形于言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色:神色。内心的活动表露在言谈和神色上面。
详细解释
指内心活动表露在脸上和言辞之中。《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出处《晋书·何无忌传》:“少有大志,忠亮任气,人有不称其心者,辄形于言色。”
例子《魏书·任城王传》:“每怀郁怏,形于言色,遂纵酒欢娱,不亲政事。”
基础信息
拼音xíng yú yán sè
注音ㄒ一ㄥˊ ㄩˊ 一ㄢˊ ㄙㄜˋ
感情形于言色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近义词形于颜色、形于辞色
英语show in one's words and expression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无计可施(意思解释)
- 心有余悸(意思解释)
- 白纸黑字(意思解释)
- 千夫所指(意思解释)
- 刮骨去毒(意思解释)
- 百星不如一月(意思解释)
- 目不见睫(意思解释)
- 水泄不透(意思解释)
- 补过饰非(意思解释)
- 愁眉锁眼(意思解释)
- 连天匝地(意思解释)
- 因势乘便(意思解释)
- 万贯家私(意思解释)
- 蜂迷蝶恋(意思解释)
- 水菜不交(意思解释)
- 拍胸脯(意思解释)
- 镂脂翦楮(意思解释)
- 逾墙钻穴(意思解释)
- 夙夜不解(意思解释)
- 殚精竭力(意思解释)
- 化铁为金(意思解释)
- 明廉暗察(意思解释)
- 锐不可挡(意思解释)
- 萎萎衰衰(意思解释)
- 爱手反裘(意思解释)
- 耐人玩味(意思解释)
- 伏处枥下(意思解释)
- 冬夏青青(意思解释)
※ 形于言色的意思解释、形于言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多多少少 | 或多或少。 |
拂袖而归 | 拂袖:甩袖子,表示意志已决。指毫无留恋,回到家乡归隐。 |
知一而不知二 | 只了解事物的一方面,而不了解其它方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
众曲不容直 | 曲:弯曲,比喻邪恶;直:笔直,比喻正直。比喻在众多的坏人里不能容纳正直的人。 |
银样镴枪头 | 样子象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 |
百二金瓯 | 比喻山河险固之地。同“百二山河”。 |
蝶化庄生 | 化:变;庄生:庄周,战国时思想家。庄周在梦中变成蝴蝶。比喻人生或事物变幻无常。 |
话不相投 | 犹言话不投机。 |
力不能及 | 力量达不到。 |
船到江心补漏迟 | 船到江心才补漏洞。比喻补救不及时,对事情毫无帮助。 |
逸尘断鞅 | 指马奔跑时扬起尘土,挣断马鞅。形容马跑得很快。 |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 只知道事物的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 |
兔头麞脑 | 形容人面貌猥琐。多形容坏人。 |
自以为计 | 自己以为计谋得逞。 |
旗布星峙 | 犹言星罗棋布。 |
辞丰意雄 | 辞:文词;雄:庞大威武。文词丰盛,意气雄伟 |
折本买卖 | 折:亏损。亏损的生意。泛指吃亏的事。 |
游戏翰墨 | 见“游戏笔墨”。 |
聚讼纷然 | 聚:集中;讼:争辩。言论多而杂乱,看法不一致。 |
吼天喊地 | 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
文武差事 | 喻明劫暗偷。 |
自比于金 | 把自己比作尚未冶炼的黄金。比喻未成熟,急需锻炼 |
行易知难 | 孙中山的认识论命题,与古代流传下来的“知易行难”学说相对。也称知难行易。 |
元奸巨恶 | 谓大奸首恶。 |
睟面盎背 |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
笔误作牛 | 《晋书.王献之传》:'桓温尝使﹝王献之﹞书扇﹐笔误落﹐因画作乌驳牸牛﹐甚妙。'后因以'笔误作牛'喻随机应变﹐化拙成巧或持功补过。 |
整瓶不摇半瓶摇 | 有学问的谦虚,浅薄的自负 |
世事炎凉 | 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