睟面盎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详细解释
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宋·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语本《孟子.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后用以形容有道德修养者的仪态。宋.陈亮〈甲辰答朱元晦书〉:「研穷义理之精微,辩析古今之同异,原心于秒忽,较礼于分寸,以积累为功,以涵养为正,睟面盎背,则亮于诸儒诚有愧焉。」
百科解释成语,suìmiànàngbèi,意思是指德性表现于外,而有温润之貌,敦厚之态。指有德者的仪态。
出处《孟子 尽心上》:“君子所性,仁义利智根於心。其生色也,睟然见於面,盎於背,施於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例子睟面盎背,阳发其华,归根复命,阴结其根也。宋 袁甫《马实夫君子堂记》
基础信息
拼音suì miàn àng bèi
注音ㄙㄨㄟˋ ㄇ一ㄢˋ ㄤˋ ㄅㄟˋ
感情睟面盎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道德修养到家。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敌众我寡(意思解释)
- 八斗之才(意思解释)
- 流离颠沛(意思解释)
- 偶烛施明(意思解释)
- 鸡声鹅斗(意思解释)
- 天若有情天亦老(意思解释)
- 噼里啪啦(意思解释)
- 千载一会(意思解释)
- 其来有自(意思解释)
- 井底之蛙(意思解释)
- 峨冠博带(意思解释)
- 撞阵冲军(意思解释)
- 登山涉水(意思解释)
- 净几明窗(意思解释)
- 说东忘西(意思解释)
- 俯首弭耳(意思解释)
- 着于竹帛(意思解释)
- 转益多师(意思解释)
- 眉头不伸(意思解释)
- 莺闺燕阁(意思解释)
- 一闻千悟(意思解释)
- 轻财好施(意思解释)
- 陈蔡之厄(意思解释)
- 兽困则噬(意思解释)
- 蝉喘雷乾(意思解释)
- 琐琐葡萄(意思解释)
- 神人共愤(意思解释)
- 九折成医(意思解释)
※ 睟面盎背的意思解释、睟面盎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坚强不屈 | 屈:屈服。坚韧、刚毅,毫不屈服。 |
张牙舞爪 | 张:显露;张开;张牙:张开嘴露着牙;舞:挥舞;挥动。原形容野兽凶猛的样子。现多比喻敌人或坏人猖狂凶恶的样子。 |
外感内滞 | 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
熬姜呷醋 | 比喻生活清苦。 |
仓皇出逃 | 仓皇:匆忙,慌张。慌慌张张地外出逃跑。 |
沿波讨源 | 沿波:顺着水流;讨源:探索源头。循着水流寻找源头。原比喻作文时由次要的写到主要的,最后点出主题。后比喻探讨事物的本末。 |
难如登天 | 形容难办的事。 |
口干舌焦 | 见“口燥唇干”。 |
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不足为法 | 足:值得;法:效法。不值得学习、效法。 |
釜中之鱼 | 在锅里游着的鱼。比喻不能久活。 |
急于求成 | 急:急切地。急着要取得成功。 |
无乎不可 | 犹无可无不可。谓听任。 |
了然无闻 | 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
龙腾虎踯 | 同“龙腾虎蹴”。 |
公尔忘私 | 一心为公而忘却私事。 |
穷根究底 | 追究事物的根底。 |
千了百当 | 了:完了,结束;当:恰当。比喻妥帖、有着落。 |
旋踵即逝 | 旋踵:转动脚后跟;逝:消失。在转身时就消失了。形容消失迅速 |
东山复起 | 同“东山再起”。 |
冁然而笑 | 冁然:笑的样子。高兴地笑起来。 |
扬眉奋髯 | 髯:颊旁的胡须。眉毛扬起,髯须舞动。神情激动兴奋的样子。 |
情比金坚 | 指两人感情比金属还要坚硬。 |
絶类离伦 | 同'絶类离群'。出众超群。 |
七短八长 | 犹言是非好歹。 |
緑剑真人 | 菖蒲之别名。 |
已陈刍狗 | 指已经过时,轻贱无用的东西。 |
一尘不倒 | 不为尘俗诸事所影响。亦作“八风吹不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