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谟训诰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详细解释
①《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②泛指经典之文。
尧、舜、汤之道在~之间。◎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百科解释《尚书》中《尧典》、《大禹谟》、《汤诰》、《伊训》等篇的并称。泛指经典之文。典,是立国的基本原则;谟,即治国计划;训,即大臣的态度;诰,即国君的通告;誓,起兵文告;命,国君的命令。
出处《书序》:“典谟训诰誓命之文,凡百篇。”
例子尧、舜、汤之道在典谟训诰之间。唐·康骈《剧谈录·宣宗夜召翰林学士》
基础信息
拼音diǎn mó xùn gào
注音ㄉ一ㄢˇ ㄇㄛˊ ㄒㄨㄣˋ ㄍㄠˋ
繁体典謨訓誥
感情典谟训诰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经典。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不二法门(意思解释)
- 同室操戈(意思解释)
- 沸沸扬扬(意思解释)
- 逸群绝伦(意思解释)
- 粪堆上长灵芝(意思解释)
- 好船者溺,好骑者堕(意思解释)
- 翻手为云覆手雨(意思解释)
- 南郭先生(意思解释)
- 粉骨糜躯(意思解释)
- 不竭之府(意思解释)
- 败化伤风(意思解释)
- 搜岩采干(意思解释)
- 余桃啖君(意思解释)
- 来而不往非礼也(意思解释)
- 左图右书(意思解释)
- 一干一方(意思解释)
- 指腹成亲(意思解释)
- 运拙时艰(意思解释)
- 适如其分(意思解释)
- 力尽神危(意思解释)
- 朱文之轸(意思解释)
- 同心共济(意思解释)
- 凤愁鸾怨(意思解释)
- 意前笔后(意思解释)
- 出类拔群(意思解释)
- 一封轺传(意思解释)
- 掌声雷动(意思解释)
- 定谋贵决(意思解释)
※ 典谟训诰的意思解释、典谟训诰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韬光养晦 | 指隐藏才能,不使外露。 |
划一不二 | 指按照定价卖出,不打折扣。形容做事刻板。 |
沾花惹草 | 犹言沾风惹草。 |
饮冰吞檗 | 见“饮冰食蘖”。 |
快心遂意 | 犹言称心如意。 |
弃甲投戈 | 谓放下武器。表示投降。 |
楚弓楚得 | 楚国人丢掉的弓;仍然被楚国人拾到了。比喻自己丢失的东西落入与自己同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人手中。形容肥水没有外流。 |
兽心人面 | 面貌虽是人,心却如野兽。形容人凶恶残暴。 |
浑然无知 |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
石烂海枯 | 直到石头变土,海水干涸。比喻永久。 |
七手八脚 | 原指比一般人多好几个手脚。形容人多手杂;动作忙乱。 |
项背相望 | 项:颈项。原指前后相顾。后多形容行人拥挤,接连不断。 |
八面威风 | 八面:各方面。形容声势气派十足。 |
力均势敌 | 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
对天发誓 | 誓:誓言。对着苍天发出誓言 |
弱肉强食 | 原指动物中弱者的肉是强者的食物。比喻弱者被强者欺压、吞并。 |
倚傍门户 | 谓依附、投靠某一门派或集团。 |
蹑蹻檐簦 | 谓远行、跋涉。 |
余勇可贾 | 余勇:剩下来的勇力;贾:卖。还有剩余下来的勇力可以卖给人家。原形容勇士的豪迈气概;后也可指力未使尽。 |
风飧水宿 | 飧:晚餐;宿:住宿,过夜。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
枝分缕解 | 指详尽而有条不紊地辨别分析。 |
食荼卧棘 | 吃苦菜,睡粗草。形容初民的生活艰苦。 |
聚首一堂 | 在一个厅堂聚会,指相聚在一起。 |
桓石虔来 | 以"桓石虔来"谓镇恶去疾的典故。 |
索诃世界 | 佛教语。即娑婆世界。索诃,梵语Sah?的译音,也译作'娑婆'。意为'能忍'﹑'堪忍'。索诃世界,又名忍士,系释迦牟尼所教化的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 |
澌灭无闻 | 埋没;无人知道。 |
据鞍顾眄 | 在马背或驴背上读书。后多形容学习勤奋。 |
胶漆之分 | 意思是比喻亲密无间,情投意合的情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