鸣鼓而攻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大张旗鼓地加以讨伐。
详细解释
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
不惜~,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群起声讨。
《论语.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如今见我这等回来,他们竟自闭门不纳,还道我不是安份之徒,竟大家鸣鼓而攻起来。」
群起声讨。
【造句】像这种小人,大伙儿鸣鼓而攻可也。
百科解释鸣鼓而攻,成语,典出《论语·先进》。孔子反对改变王法,冉求支持季康子的改革,孔子就号召他的其他学生敲着鼓去进攻冉求。后遂以“鸣鼓而攻”等比喻宣布罪状,加以遣责或讨伐。亦省作“鸣攻”。
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例子不惜鸣鼓而攻,这倒不仅是一种曲解,简直是一种诬蔑!郭沫若《沸羹集·新文艺的使命》
基础信息
拼音míng gǔ ér gōng
注音ㄇ一ㄥˊ ㄍㄨˇ ㄦˊ ㄍㄨㄥ
繁体鳴皷而攻
正音“而”,不能读作“ěr”。
感情鸣鼓而攻是褒义词。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
辨形“攻”,不能写作“功”。
辨析鸣鼓而攻与“偃旗息鼓”有别:鸣鼓而攻含有公开地进行某项工作的意思;“偃旗息鼓”则含有不声不响地停止行动的意思。
近义词兴师问罪
英语convict and denounce in public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昂藏七尺(意思解释)
- 重财轻义(意思解释)
- 居诸不息(意思解释)
- 扞格不入(意思解释)
- 礼仪之邦(意思解释)
- 又惊又喜(意思解释)
- 无根无蒂(意思解释)
- 座上客(意思解释)
- 庄周梦蝶(意思解释)
- 家烦宅乱(意思解释)
- 秽言污语(意思解释)
- 染须种齿(意思解释)
- 负重吞污(意思解释)
- 缓兵之计(意思解释)
- 头会箕敛(意思解释)
- 媒妁之言(意思解释)
- 相应不理(意思解释)
- 骈首就僇(意思解释)
- 能者多劳(意思解释)
- 较武论文(意思解释)
- 扶危拯溺(意思解释)
- 缘情体物(意思解释)
- 救过补阙(意思解释)
- 号天叩地(意思解释)
- 析珪胙土(意思解释)
- 七跌八撞(意思解释)
- 张皇无措(意思解释)
- 垂拱之化(意思解释)
※ 鸣鼓而攻的意思解释、鸣鼓而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人面兽心 | 空有人的外貌;品德却像兽类。形容品德极坏。 |
除恶务本 | 铲除恶势力,必须杜绝根本。 |
举措不当 | 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
黄垆之痛 | 垆:放酒瓮的土墩子;黄垆:黄公酒垆;痛:悲痛。收集亡友的话。 |
学浅才疏 | 才能不高,学识不深(多用作自谦的话)。 |
杯盘狼藉 | 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
书香铜臭 | 书香:读书的家风;铜臭:铜钱上的臭味。指集书香和铜臭于一体的书商。 |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 不知道人世间还有羞耻之事。形容恬不知耻。 |
油油腻腻 | 指油很多或沾满油污的样子。 |
餐腥啄腐 | 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
怀才不遇 | 怀:怀藏;才:才干;才能。很有才能但是没有碰到赏识和重用他的人;没有施展的机会。 |
经官动府 | 经:经过;动:惊动;府:官署。惊动官府,引起官府干涉。 |
丢下耙儿弄扫帚 |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
司马称好 | 喻指老好人是非不分,事理不明。 |
守株缘木 | 比喻不根据实际情况而去做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事。 |
因循苟安 | 因循:照旧不改;苟安:苟且偷安。沿袭旧的一套,苟且偷安过日子。 |
面目一新 | 一下子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
埋三怨四 | 事事埋怨。 |
搀行夺市 | 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
夸诞之语 | 夸诞:荒诞不经。指荒诞不切实际的话 |
恫瘝在抱 | 恫:疼痛;瘝: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 |
怆天呼地 | 悲痛地呼天喊地。形容极其悲痛绝望的神态。同“怆地呼天”。 |
和气致祥,乖气致异 | 和气:和睦;乖气:不和顺;异:灾异。和睦招致吉祥,不和招致灾祸。 |
元轻白俗 | 对唐代诗人元稹和白居易诗风的一种评语,谓前者轻佻,后者俚俗。 |
推敲字句 | 多次捉摸,选择最佳方案。 |
同欲相助 | 指志趣、欲望相同的人互相帮助。 |
民怨神怒 | 意思是形容民愤极大。 |
不明事理 | 暧昧:含糊,不清楚。指不清不楚,不明不白。形容态度不明朗,关系不鲜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