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后识方干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
详细解释
百科解释比喻一个人才,生前无人赏识,死后才被重视。出自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身后识方干。”
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放眼古今多少恨,可怜识后识方干。”
基础信息
拼音shēn hòu shí fāng gān
注音ㄕㄣ ㄏㄡˋ ㄕˊ ㄈㄤ ㄍㄢ
繁体身后識方干
感情身后识方干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书不释手(意思解释)
- 了不起(意思解释)
- 清官能断家务事(意思解释)
- 昏天黑地(意思解释)
- 言归于好(意思解释)
- 倒打一耙(意思解释)
- 日久岁深(意思解释)
- 丢魂丧胆(意思解释)
- 凡胎浊骨(意思解释)
- 杂学旁收(意思解释)
- 尔诈我虞(意思解释)
- 国家将兴,必有祯祥(意思解释)
- 贪心不足(意思解释)
- 九蒸三熯(意思解释)
- 失马亡羊(意思解释)
- 问舍求田(意思解释)
- 娓娓动听(意思解释)
- 无拘无碍(意思解释)
-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意思解释)
- 诱掖后进(意思解释)
- 日有万机(意思解释)
- 亡国败家(意思解释)
- 拊膺顿足(意思解释)
- 凿坯而遁(意思解释)
- 贪心无厌(意思解释)
- 喝风呵烟(意思解释)
- 啰里啰唆(意思解释)
- 从容无为(意思解释)
※ 身后识方干的意思解释、身后识方干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凿壁偷光 |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
东扯西拉 | 形容说话离题,没有中心。 |
有脚书橱 | 比喻学识渊博的人。也指脱离实际食古不化的书呆子。 |
不速之客 | 速:邀请。没有邀请而自己来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 |
刀下留人 | 为了营救即将被斩首的人而向主持或执行斩首的人发出的留人一命的紧急呼吁。 |
背恩负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
扬镳分路 |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 |
计日程功 | 计:计算;程:衡量;功:成效。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形容进展快;有把握如期完成。 |
骈首就系 | 一并被拘禁。 |
待字闺中 | 留在闺房里等待许配(闺:好卧室)。 |
血迹斑斑 | 形容留下的血迹很多。 |
桑土之谋 | 喻勤于经营谋划,防患未然。 |
天壤王郎 | 天壤:指天地之间,即人世间;王郎:指晋王凝之。天地间竟有这种人。原是谢道蕴轻视其丈夫王凝之的话。后比喻对丈夫不满意。 |
说东谈西 | 见“说东道西”。 |
纪纲人论 | 纪纲:纲法,制度。人伦: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行为准则。封建社会中应遵守的法度纲常、行为准则。 |
孔席墨突 | 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
眉睫之祸 | 眉睫:眉毛和眼睫毛,比喻近在眼前。近在眼前的祸患。 |
奉命承教 | 奉:敬受;承教:接受教诲。指奉行命令,接受教诲。 |
不了不当 | 犹言拖泥带水,没有了结。 |
白马素车 | 素车:白色丧车。驾白马,乘素车。传说伍子胥被害后化作涛神乘白马素车来往于江水里。指钱塘江潮。 |
众阳之长 | 太阳的别称。 |
触景伤怀 | 见“触景伤情”。 |
纤毫无爽 | 纤毫:非常细微;爽:差。一点儿也不差。形容非常精确。 |
虾蟆抱桂 | 指月蚀。 |
浮花浪蘂 | 亦作“浮花浪蕊”。寻常花草。唐韩愈《杏花》诗:“浮花浪蘂鎮長有,纔開還落瘴霧中。”宋苏轼《贺新郎·夏景》词:“石榴半吐紅巾蹙,待浮花浪蘂都盡,伴君幽獨。”比喻轻浮的人。宋周邦彦《玲珑四犯》词:“浮花浪蘂都相識,誰更曾擡眼。”元兰楚芳《粉蝶儿》套曲:“浮花浪蕊我也多曾見,不似這風流的業寃。”比喻漂泊的人。明梁辰鱼《浣纱记·寄子》:“誰道做浮花浪蕊?何日報雙親恩義。” |
荷花大少 | 喻冶游人夏时衣着华美,冬季却无力置办冬装者(因冬装价昂)。大少,大少爷。 |
沙上建塔 | 比喻埋没英才。 |
九州八极 | 指全中国。《礼记·礼器》:“三牲鱼腊,四海九州之美味也。”宋范仲淹《上执政书》:“四海九州,必有壮士,宜设武举,以收其遗。”《天地会诗歌选·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杀清朝一扫空。”参见“四海”、“九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