吮毫搦管

意思解释
详细解释
指王侯﹑公卿﹑大夫﹑士。
《书·周官》:“六服羣辟,罔不承德。”
百科解释吮毫搦管,读音为shǔnháonuòguǎn,成语,意思是磨好墨汁,把毛笔沾湿,形容构思作品或准备写作,也指凝神遐想,进行写作。出自晋代陆机《文赋》。
基础信息
拼音shǔn háo nuò guǎn
注音
近义词怀铅提椠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以一当十(意思解释)
- 枝词蔓语(意思解释)
- 巍然耸立(意思解释)
- 顽梗不化(意思解释)
- 挑雪填井(意思解释)
- 礼多人不怪(意思解释)
- 繁荣兴旺(意思解释)
- 耿耿于心(意思解释)
- 复蹈前辙(意思解释)
- 表壮不如里壮(意思解释)
- 寒灰更燃(意思解释)
- 穷猿奔林(意思解释)
- 当面锣,对面鼓(意思解释)
- 师老民困(意思解释)
- 稽颡膜拜(意思解释)
- 良宵美景(意思解释)
- 忠贞不屈(意思解释)
- 偃兵息甲(意思解释)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意思解释)
- 欲取姑与(意思解释)
- 文治武力(意思解释)
- 陈旧不堪(意思解释)
- 风吹马耳(意思解释)
- 睡眼惺忪(意思解释)
- 推贤任人(意思解释)
- 慰藉心灵(意思解释)
- 镇山太岁(意思解释)
- 一面之旧(意思解释)
※ 吮毫搦管的意思解释、吮毫搦管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信以为真 | 把假的当作真的。信:相信。 |
同功一体 | 指功绩和地位相同。 |
去末归本 | 去:弃;末:非根本的,古时称工商等业为末业;本:根本的,古称农业为本业。使人民离弃工商业,从事农业,以发展农业生产。 |
负德辜恩 | 辜负了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
临事制变 | 临到时机制定应变计划。 |
溃兵游勇 | 指逃散的士兵。 |
遗害无穷 | 留下无穷的祸患。 |
无一不备 | 谓样样齐全。 |
所见所闻 | 看到的和听到的。 |
扒拉不开 | 扒拉:用手指头快速移动。不能如意安排或运动。 |
孤孤单单 | 单身无靠,感到寂寞。 |
云净天空 | 见“云过天空”。 |
没金饮羽 | 谓射箭入石,箭镞和箭杆后的雕翎全都隐没不见。 |
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 难:灾祸。遇到巨大的灾难而没有死掉,将来必定有幸福。 |
骑驴索句 |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
百思不解 | 解:理解。经过百般反复思索仍不理解。也作“百思不得其解”。 |
鱼书雁帛 | 见“鱼书雁帖”。 |
挺胸叠肚 | 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
零落山丘 | 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
口吻生花 | 比喻谈吐文雅。 |
临难无慑 | 慑:恐惧。面对危难,却无所恐惧。 |
献替可否 | 同“献可替否”。 |
燕足系诗 | 把诗系在燕子的腿上,让它传递给亲人。 |
炳烛之明 | 炳烛:点燃蜡烛。指不能持久的光亮。 |
程朱理学 | 指北宋程颢、程颐和南宋朱熹的理学。参见“程朱學派”。 |
穿宵连夜 | 通宵。 |
楚竹燕歌 | 泛指南北各地的歌﹑曲。 |
铺路石子 | 片石﹑碎石等铺路材料。喻放弃自己利益为别人创造条件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