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献替可否献替可否的意思
xiànfǒu

献替可否



献替可否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同“献可替否”。

详细解释

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同“献可替否”。

献替可否[xiàntìkěfǒu]

    建议可行的方案,废止不可行的。参见「献可替否」条。

    《元史.卷一七七.陈颢传》:「臣愿得朝夕左右,献替可否,庶少裨万一,亦以全臣愚忠。」

    出处《明史·职官志》:“掌献替可否,奉陈规诲。”


    基础信息

    拼音xiàn tì kě fǒu

    注音ㄒ一ㄢˋ ㄊ一ˋ ㄎㄜˇ ㄈㄡˇ

    繁体獻替可否

    感情献替可否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提出兴革的建议。

    近义词献可替否、献可替不

    英语persuade somebody to do good and dissuade him from doing evil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献替可否的意思解释、献替可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止于至善 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语焉不详 语:话;焉:古汉语助词。话说得不详细。
岌岌可危 岌岌:十分危险;快要倾覆或灭亡。形容形势极其危险。
印累绶若 形容官吏身兼数职,声势显赫。
养生送死 子女对父母的赡养和殡葬。
遗害无穷 留下无穷的祸患。
琐琐屑屑 指烦碎细小。
有口无心 嘴里有啥说啥;心里却没有什么。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打个照面 指面对面地不期而遇。
不以辞害志 辞:文辞;志:作品的思想内容。不因为只顾文辞而损害了对内容的理解。指写文章不要只追求修辞而忽略文章的立意。
倚财仗势 倚、仗:凭借。倚仗着自己的财产和势力。
父债子还 父亲生前的债务,由子女负责偿还。也指父辈的过错累及子女。
围魏救赵 指攻击敌人后方;迫使进攻的敌人撤回兵力的战术。魏、赵:战国时的国名。
异木奇花 珍奇的花草树木。
北辙南辕 ①想往南却驾车向北行驶。比喻行为和目的相反。②车子北往南来。喻人行无定迹。
前进无路,后退无门 形容处境非常困难。
雍荣华贵 形容态度文雅从容,庄重大方。
芒鞋竹杖 芒鞋:草鞋。穿着草鞋,拿着竹杖。
勇冠三军 冠:位居第一;三军:春秋时大国分中、上、下或中、左、右三军;这里是军队的总称。指全军。英勇过人;全军第一。
花枝招颤 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同“花枝招展”。
游目骋观 纵目观望,尽览景物。
矫枉过中 比喻纠正错误超过了应有的限度。同“矫枉过正”。
燕啄皇孙 燕子用嘴啄皇孙。指赵飞燕姊妹阴谋毒害皇帝的子孙。借指后妃暗算皇子。
长斋礼佛 长斋:终年吃素。吃长斋于佛像之前。形容修行信佛。
衮衣以归 衮衣:古代君王穿的礼服;归:回来。立下赫赫战功,官拜高位回来。
坐待殄毙 坐着等死。指不积极想办法,坐等灭亡。
将在谋不在勇 作为将帅,最重要的不是勇猛,而是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