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晦奇才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唐朝征召贤士有'韬晦奇才'科。
详细解释
指怀抱非常之才而隐匿不仕的人。
唐朝征召贤士有“韜晦奇才”科。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朱放》:“贞元二年,詔举韜晦奇才。詔下聘礼,拜左拾遗,不就。”傅璇琮校笺引徐松《登科记考》卷十二:“诸科一人。韜晦奇才科。朱放。”
基础信息
拼音tāo huì qí cái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礼坏乐缺(意思解释)
- 乐以忘忧(意思解释)
- 谬采虚声(意思解释)
- 不堪造就(意思解释)
- 养虺成蛇(意思解释)
- 濯足濯缨(意思解释)
- 惹是招非(意思解释)
- 缺口镊子(意思解释)
- 贪多嚼不烂(意思解释)
- 枯瘦如柴(意思解释)
- 杵臼交(意思解释)
- 起根发由(意思解释)
- 摅肝沥胆(意思解释)
- 金石之计(意思解释)
- 雕龙画凤(意思解释)
- 归真返璞(意思解释)
- 浪迹天涯(意思解释)
- 附耳低言(意思解释)
- 变醨养瘠(意思解释)
- 栋朽榱崩(意思解释)
- 跼地籥天(意思解释)
- 心低意沮(意思解释)
- 穷天极地(意思解释)
- 千仇万恨(意思解释)
- 油嘴油舌(意思解释)
- 海天云蒸(意思解释)
- 躁人之死(意思解释)
- 羽换宫移(意思解释)
※ 韬晦奇才的意思解释、韬晦奇才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自行其是 | 自己认为对的就做,不考虑别人的意见。 |
背井离乡 | 背:离开;井:古制八家为井;引申为乡里、家宅。离开乡里。常指被迫远离家乡;到外地谋生。 |
夏鼎商彝 |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
瓜字初分 |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两个八字以纪年,即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交口称誉 | 交口:大家一齐说;称誉:称扬赞誉。大家同声称赞。 |
参差错落 |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错落:交错、交织的样子。各种不同的事物,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
拄颊看山 | 同“拄笏看山”。 |
既有今日,何必当初 | 既然现在后悔,当初为什么要那样做? |
江山如故 | 故:从前。高山大河面貌依旧。多用于比喻物是人非。 |
马鹿易形 | 出自赵高指鹿为马的故事,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
侃侃而言 | 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
震天动地 | 震动了天地。形容声势浩大。 |
赶潮流 | 追上潮流的特性或性格;迎合当时最流行的风尚。 |
赃贿狼藉 | 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
勿忘在莒 | 比喻不忘本。 |
睚眦杀人 | 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因为别人瞪眼就杀了他。形容为人狭窄骄横。 |
束手缚脚 | 见“束手束脚”。 |
敝绨恶粟 | 指衣食粗劣。 |
佹形僪状 | 奇形怪状。 |
扬花扢藻 | 花:比喻文采;藻:辞藻,文采。形容文章写得华丽多采。 |
主敬存诚 | 语本《易·干》:“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谓恪守诚敬。宋儒以此为律身之本。 |
多闻阙疑 | 阙疑: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不下判断。多听一听别人的言论,把疑难问题保留下来,暂不下判断。也指知识渊博而治学严谨。 |
穷经皓首 | 形容勤勉好学,至老不倦。 |
不可匹敌 | 惊慌地连一天都过不下去。形容惊恐不安到了极点。 |
衆口同声 |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上蔡苍鹰 | 指不知激流勇退,以致罹祸而悔恨莫及。 |
棚扒吊栲 | 捆绑吊打。泛指各种刑罚。 |
徉长而去 |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