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镳并驾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见“连镳并轸”。
详细解释
百科解释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连镳并轸”。
出处清·蒲松龄《贺两侄曾孙兄弟同时游泮序》:“尚双双奋翼抟扶摇而南,连镳并驾,秋桂齐攀,大吾门,亢吾宗,匪异人任,惟两孙子。”
基础信息
拼音lián biāo bìng jià
注音ㄌ一ㄢˊ ㄅ一ㄠ ㄅ一ㄥˋ ㄐ一ㄚˋ
繁体連鑣並駕
感情连镳并驾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同“并驾齐驱”。
近义词并驾齐驱、连镳并轸
反义词分道扬镳
英语run neck and neck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清清楚楚(意思解释)
- 无懈可击(意思解释)
- 零珠碎玉(意思解释)
- 天生一对(意思解释)
- 油光可鉴(意思解释)
- 沅茞澧兰(意思解释)
- 名公大笔(意思解释)
- 披发文身(意思解释)
-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意思解释)
- 有言在先(意思解释)
- 退旅进旅(意思解释)
- 百足之虫,至断不蹶(意思解释)
- 救民于水火(意思解释)
- 热炒热卖(意思解释)
- 黄冠野服(意思解释)
- 保残守缺(意思解释)
- 机心械肠(意思解释)
- 发棠之请(意思解释)
- 开华结果(意思解释)
- 口轻舌薄(意思解释)
- 赏善罚否(意思解释)
- 言之凿凿(意思解释)
- 群情鼎沸(意思解释)
- 袭蹈前人(意思解释)
- 声张势厉(意思解释)
- 辄作数日恶(意思解释)
- 有求斯应(意思解释)
- 桎辖之桎(意思解释)
※ 连镳并驾的意思解释、连镳并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鸣锣开道 | 鸣锣:敲锣。封建时代官吏出行时;前面差役敲锣;吆喝行人回避。现多比喻为某种事物的产生制造舆论。 |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 |
指日可下 | 指明日可以攻下。 |
方寸不乱 | 方寸:指心。心绪不乱。形容人遇到特殊紧急的情况时能够从容镇定。 |
功名富贵 | 指升官发财。 |
面目全非 | 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 |
烘堂大笑 | 唐代御史有台院、殿院、察院之分,由台院一名年资最高者主杂事,谓之“杂端”;凡公堂会食,都不谈笑,如杂端先笑,则三院之人随之大笑,谓之“烘堂”。见唐赵璘《因话录·征》。后因以“烘堂大笑”形容满屋的人同时大笑。 |
发名成业 | 发:显现。发扬名声,成就事业。 |
无偏无党 | 偏:不公正;党:偏私。形容处事公正,没有偏向。 |
琴挑文君 | 挑:挑逗、挑引。比喻挑动对方的爱慕之情,并表达自己的爱意。亦作“琴心相挑”。 |
不伏烧埋 | 伏:屈服;烧埋:烧埋银钱,旧时官府向杀人犯追缴赔给死者家属的埋葬费。比喻不伏罪或不听劝解。 |
丧师辱国 |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
仕女班头 | 仕女:美女;班头:第一。指第一美女。 |
无恒安息 | 不要长期贪求安逸。 |
街谈巷语 | 见“街谈巷议”。 |
物至则反 | 同“物极则反”。 |
隈刀避箭 | |
空臆尽言 | 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 |
花甲之年 | 花甲:用天干和地支互相配合作为纪年;六十年为一花甲;也叫做一个甲子;花甲;指干支名号错综参差。指六十岁。 |
谄词令色 | 说奉承人家的话,扮作讨好人家的表情。《东周列国志》八○回:“勾践为人机险,今为釜中之鱼,命制庖人故谄词令色,以求免刑诛。” |
朝迁市变 | 朝:朝廷;市:集市。朝廷改换,集市变迁。形容改朝换代,社会动荡。 |
没仁没义 | 没有一点仁义。 |
兴亡继绝 | 同“兴灭继绝”。 |
引吭高声 | 引吭:放开嗓子。放开喉咙,高声歌唱。亦作“引吭高歌”、“啭喉高歌”。 |
侈丽闳衍 | 华丽繁富。多用以指文辞。 |
守死之志 | 志向或某种思想、观点至死不变。 |
始末根由 | 始末:事情从头到尾的经过。缘由:缘故由来。事情的经过和原因。亦作“始末原由”。 |
稽首再拜 | 古代行稽首礼后﹐又先后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