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橐簪笔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谓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详细解释
橐,口袋;簪,插。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
古代帝王大臣有侍从之吏,手提书囊,插笔于头,以备随时谘询或记事。
语本《汉书.卷六九.赵充国传》:「车骑将军张安世始尝不快上,上欲诛之。卬家将军以为安世本持橐簪笔,事孝武帝数十年见谓忠谨,宜全度之。」也作「橐笔」。
百科解释持橐簪笔,成语,典出《汉书》卷六十九《赵充国辛庆忌列传·赵充国》。“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颜师古注:“橐所以盛书也。”又引张晏曰:“近臣负橐簪笔,从备顾问,或有所纪也。”后遂以“持橐簪笔”指侍从之臣携带书和笔,以备顾问,亦省作“持橐”。
出处《汉书·赵充国传》:“持橐簪笔,事孝武皇帝数十年。”
基础信息
拼音chí tuó zān bǐ
注音ㄔˊ ㄊㄨㄛˊ ㄗㄢ ㄅ一ˇ
繁体持橐簮筆
感情持橐簪笔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多用于秘书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才若渴(意思解释)
- 无稽之言(意思解释)
- 逆子贼臣(意思解释)
- 遁迹黄冠(意思解释)
- 垂手可得(意思解释)
- 群蚁附膻(意思解释)
- 半夜敲门心不惊(意思解释)
- 铭刻心骨(意思解释)
- 大逆不道(意思解释)
- 斩尽杀绝(意思解释)
- 环肥燕瘦(意思解释)
- 改弦更张(意思解释)
- 狐假鸱张(意思解释)
- 染蓝涅皂(意思解释)
- 道高德重(意思解释)
- 应天顺民(意思解释)
- 风飧水宿(意思解释)
- 衣单食缺(意思解释)
- 淹荠燎菜(意思解释)
- 谬妄无稽(意思解释)
- 舍身为国(意思解释)
- 别作良图(意思解释)
- 不足为道(意思解释)
- 千伶百俐(意思解释)
- 髦儿戏子(意思解释)
- 黄猫黑尾(意思解释)
- 黄花姑娘(意思解释)
- 珠玑满腹(意思解释)
※ 持橐簪笔的意思解释、持橐簪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拿手好戏 | 拿手:擅长。原指演员最擅长的剧目。后用来形容最擅长的本领。 |
权宜之计 | 权:姑且、暂且。宜:适宜。计:计谋、办法。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办法。 |
章台杨柳 | 比喻窈窕美丽的女子。 |
忍无可忍 | 忍:忍受;忍耐;无:无法。再也无法忍受下去了。 |
胆战心慌 | 同“胆战心惊”。 |
如山压卵 | 比喻以绝对优势对付劣势。 |
鱼瞵鹗睨 | 像鱼和鹗那样瞪眼注视。比喻瞠目而视。 |
清微淡远 | 清雅微妙,淡泊深远。 |
逢山开道 | 形容不畏艰险,在前开路。常与“遇水迭桥”连用。 |
茂林修竹 |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 |
之乎者也 | 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 |
龃龉难入 | 龃龉:上下牙齿不齐,比喻相互抵触。形容见解不合,互不相容。 |
勿忘在莒 | 比喻不忘本。 |
同声共气 | 比喻亲密无间,志趣相合。 |
穷山僻壤 | 比喻荒远偏僻贫穷之地。亦作“穷乡僻壤”、“穷村僻壤”、“穷陬僻壤”。 |
歃血而盟 | 歃血:口含血。古代会盟者在嘴旁涂牲畜的血,表示诚意立盟 |
倡情冶思 | 冶荡轻佻的情思。 |
意懒心慵 | 懒、慵:怠倦,消沉。心情怠倦消沉。亦作“意慵心懒”。 |
虚美隐恶 | 虚:空;隐:隐蔽。用凭空的赞美来掩盖其过错。 |
秋收东藏 | 秋天收获,冬天存储。泛指常规的农事活动。 |
焚山烈泽 | 以火焚烧山林,烤干沼泽。 |
乾符坤珍 | 天地的符瑞。 |
鱼轩莅止 | 鱼轩:古时候专门供诸侯夫人乘坐的车,用鱼皮装饰;莅:到。贵夫人的车停在前面。形容场面非常热闹。 |
一呼三颠 | 诺:答应。堂上一声呼唤,阶下齐声答应。多形容旧时豪门权贵威势烜赫,侍从和奉承的人很多。 |
眼饱肚饥 | 眼睛看个够,肚子依然饿得慌,比喻只能饱饱眼福,不解决实际问题。 |
恃直不戒 | 阿:迎合,偏袒。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
目挑心与 | 用眼神挑逗,内心相许。 |
坚明约束 | 坚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意为“坚定明确地遵守”;“约束”:动词活用为名词,意为“同盟,信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