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忘在莒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比喻不忘本。
详细解释
比喻不忘本,不忘初衷,不忘家乡,不忘峥嵘岁月。
百科解释勿忘在莒,该成语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比喻不忘本,不忘记曾经的艰苦岁月。山东莒县,就是“勿忘在莒”的古莒国。中国现代史中提到的“勿忘在莒”,败退台湾的蒋中正经常用这个历史典故,以此鼓励国民党军队实现反攻大陆。
出处《吕氏春秋·直谏》:“使公毋忘出奔于莒也。”
基础信息
拼音wù wàng zài jǔ
注音ㄨˋ ㄨㄤˋ ㄗㄞˋ ㄐㄨˇ
感情勿忘在莒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比喻不忘本。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一窍不通(意思解释)
- 跃跃欲试(意思解释)
- 后来居上(意思解释)
- 恶直丑正(意思解释)
- 不了了之(意思解释)
- 不切实际(意思解释)
- 看得见,摸得着(意思解释)
- 柔情蜜意(意思解释)
- 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意思解释)
- 无官一身轻(意思解释)
- 回肠百转(意思解释)
- 价等连城(意思解释)
- 百折不回(意思解释)
- 风雨凄凄(意思解释)
- 开山始祖(意思解释)
- 眼高手生(意思解释)
- 奋身不顾(意思解释)
- 泽被后世(意思解释)
- 尽忠拂过(意思解释)
- 两眼墨黑(意思解释)
- 疾走先得(意思解释)
- 引咎责躬(意思解释)
- 尘烟障目(意思解释)
- 拈题分韵(意思解释)
- 始料未及(意思解释)
- 烈火乾柴(意思解释)
- 简易师范(意思解释)
- 搀话接舌(意思解释)
※ 勿忘在莒的意思解释、勿忘在莒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千丝万缕 |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 |
一命呜呼 | 指人死亡。呜呼:古汉语叹词;旧时常用于祭文;后来借指死亡。 |
民穷财尽 | 人民穷困,国家财富也消耗完了。 |
杯影蛇弓 | 同“杯弓蛇影”。 |
中郎有女 | 中郎:汉蔡邕,曾官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因同情董卓获罪,死于狱中,遗有一女,名琰,字文姬。指没有儿子只有女儿的人。 |
从长计议 | 长:放长时间;计议:商议需要较长的时间;仔细地考虑;商量。指对事情处理时的慎重认真态度。 |
飙举电至 | 飙:疾风、暴风。风起云涌闪电到。形容声势猛烈。 |
四面楚歌 | 四面都是楚人的歌声。后用来比喻四面受敌;处于孤立无援的处境。 |
中正无邪 | 中正:端庄正直;邪:邪僻,不正派。端庄正直,没有偏邪。 |
取诸宫中 | 《孟子·滕文公上》:“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宫,古代对房屋的通称。后以“取诸宫中”谓取用于自己家中,极言其便利。 |
虚有其表 | 表面上看起来很好;实际上并不好。虚:空;表:外表。 |
茶余酒后 | 泛指休息或空闲的时候。 |
笔歌墨舞 | 指文笔奇妙精采。 |
走回头路 | 比喻倒退或按已经不合时宜的老规矩办事。 |
撇呆打堕 | 装呆作痴。 |
抱瓮灌园 | 传说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见一位老人抱着水瓮去灌园,就建议他用机械汲水,老人不愿意。比喻安于拙陋的淳朴生活。 |
批郤导窾 | 批:击;郤:空隙;窾:骨节空处。从骨头接合处批开,无骨处则就势分解。比喻善于从关键处入手,顺利解决问题。 |
寄人檐下 | 犹言寄人篱下。 |
下坂走丸 | 在山坡上往下滚弹丸。比喻顺势无阻,敏捷而无停滞。 |
浪荡乾坤 | 浪荡:同“朗朗”,明朗;乾坤:天地。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 |
缀玉联珠 | 缀:连接。比喻撰写美好的诗文。 |
避难趋易 | 指避开困难的而拣容易的做。 |
遮天迷地 | 同“遮天盖地”。 |
功盖天下 | 功劳天下第一。 |
黄衫义士 | 指黄衫客。 |
移民并村 | 统治阶级为了便于统治所实行的集中居民﹐加强控制的一种政策。 |
笑话奇谈 | 可笑的﹑荒诞不经的谈话或故事。 |
顿剑摇环 | 按剑挥刀。环,刀环。多形容士气高,斗志旺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