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菽之祭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表明祭品的菲薄。借指礼仪不周。
详细解释
以鱼、豆为祭品的祭事。鱼、豆是常用食品,表明祭品的菲薄。
《公羊传·哀公六年》:“陈乞曰:‘常之母有鱼菽之祭,愿诸大夫之化我也。’”何休注:“齐俗,妇人首祭事。言鱼豆者,示薄陋无所有。”南朝宋颜延之《陶徵士诔》:“灌畦鬻蔬,为供鱼菽之祭。”清龚自珍《农宗》:“宅不什一,则不足以容鱼菽之祭,不足以容舂揄。”亦作“鱼菽之奠”。明杨慎《祭毛以正文》:“同乡友生杨慎谨以薄陋鱼菽之奠,致祭于亡友乡进士毛君以正之灵。”
基础信息
拼音yú shū zhī jì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狼号鬼哭(意思解释)
- 满面红光(意思解释)
- 云开见日(意思解释)
- 铩羽而归(意思解释)
- 显而易见(意思解释)
- 雀目鼠步(意思解释)
- 无病自炙(意思解释)
- 躬逢其盛(意思解释)
- 透心凉(意思解释)
- 由表及里(意思解释)
- 神鬼难测(意思解释)
- 溢美溢恶(意思解释)
- 乐昌分镜(意思解释)
- 打边鼓(意思解释)
- 背黑锅(意思解释)
- 飘飘然(意思解释)
- 适性忘虑(意思解释)
- 视如敝屐(意思解释)
- 携云挈雨(意思解释)
- 莺飞燕舞(意思解释)
- 混造黑白(意思解释)
- 设官分职(意思解释)
- 包羞忍辱(意思解释)
- 跌足大呼(意思解释)
- 隔品致敬(意思解释)
- 航天飞机(意思解释)
- 宾门药饯(意思解释)
- 引领成劳(意思解释)
※ 鱼菽之祭的意思解释、鱼菽之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 |
史不绝书 | 史书上不断有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的事情。 |
一以当百 | 一人抵过百人。极言勇猛。 |
明月芦花 | 明月:光明的月亮。月光中的芦花。形容虚无缥缈的境界或杳无踪迹。 |
直眉睖眼 | 见“直眉楞眼”。 |
战战栗栗 | 见“战战栗栗”。 |
错落高下 | 犹言长短高低。 |
愁眉苦眼 | 见“愁眉苦脸”。 |
哗世动俗 | 用浮夸的言行去惊动世俗之人。 |
大天白日 | 白天。强调跟暮夜黑暗对照。 |
淹淹一息 | 形容呼吸微弱,濒于死亡。 |
虎狼之国 | 像虎和狼一样凶猛的国家。比喻侵略成性的国家。 |
花前月下 | 花簇前;月光下。指惹人情思的幽静地方。 |
言不由中 | 见“言不由衷”。 |
黾勉从事 | 黾勉:努力。努力工作。 |
生非作歹 | 歹:坏事。做种种坏事。 |
力蹙势穷 | 蹙:局促;穷:尽。力量局促穷尽而不得伸展。 |
水火兵虫 | 指使古书遭受损毁的四种灾害:水灾、火灾、战乱和书蠹。也泛指各种天灾人祸。 |
上好下甚 | 上面的喜爱什么,下面的人就会对此爱好的更加利害。 |
搀行夺市 | 跨行业抢生意。比喻越权夺职。 |
祸及池鱼 | 犹殃及池鱼。比喻无辜波及而受害。 |
铁笔无私 |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
乐尽哀生 | 犹言乐极生悲。 |
喁喁细语 | 形容人低声说话。 |
衆口同声 | 大家所说的都一样。 |
万室之邑 | 有万户居民的城镇。 |
舒吭一鸣 | 吭:喉咙。禽鸟放开嗓子一声鸣叫。比喻放声发表意见或充分发泄愤慨情绪。 |
束身自重 | 严格的约束自己的行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