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上之音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濮上:古地名。靡靡之音。
详细解释
濮上:春秋时卫地,青年男女常歌舞幽会于其地。用以指靡靡之音。
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相传春秋时,卫灵公到晋国访问,途中夜宿于濮水之上,半夜听到琴声,就命令乐师师涓记下。到晋国,见晋平公,就使师涓弹奏,师旷听到,手按琴弦说:「此亡国之音,为纣王乐师师延所作,当武王伐纣时,师延向东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听到此乐者,国家必定衰败。」见《史记.卷二四.乐书》唐.张守节.正义。后以此比喻淫荡亡国之音。《三国志.卷二五.魏书.高堂隆传》:「作靡靡之乐,安濮上之音。」也作「桑间之音」。
百科解释春秋末年,晋平公在城外建造一座豪华的宫殿。卫灵公带涓乐师前去祝贺,席间涓乐师把在濮水边听来的乐曲弹了一遍。晋国的旷乐师马上制止说是商末延乐师为纣王所作的濮上之音,听了会沉湎声色中。3年后,晋平公因贪色而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乐书》:“故闻此声必于濮水之上,先闻此声者国削。”
例子请不要沉湎于这濮上之音
基础信息
拼音pú shàng zhī yīn
注音ㄆㄨˊ ㄕㄤˋ ㄓ 一ㄣ
感情濮上之音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指不好的音乐。
近义词靡靡之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入吾彀中(意思解释)
-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意思解释)
- 隐居求志(意思解释)
- 红袖添香(意思解释)
- 手忙脚乱(意思解释)
- 搬斤播两(意思解释)
- 湛湛青天(意思解释)
- 思前算后(意思解释)
- 嗤之以鼻(意思解释)
- 魂亡魄失(意思解释)
- 一言半字(意思解释)
- 沐雨栉风(意思解释)
- 星行电征(意思解释)
- 祖宗家法(意思解释)
- 偏三向四(意思解释)
- 内视反听(意思解释)
- 忍辱含羞(意思解释)
- 垂帘听政(意思解释)
- 言约旨远(意思解释)
- 心腹爪牙(意思解释)
- 栎阳雨金(意思解释)
- 商山四翁(意思解释)
- 點金乏術(意思解释)
- 宿夜然诺(意思解释)
- 一尺寒光(意思解释)
- 赏善罚淫(意思解释)
- 目瞪口噤(意思解释)
- 才疏智浅(意思解释)
※ 濮上之音的意思解释、濮上之音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勤俭节约 | 指人勤于劳作而生活简单俭朴。 |
力小任重 | 能力小,负担重。犹言力不胜任。 |
目空一切 | 空:什么也没有。什么都不放在眼里。形容骄傲自大;什么都看不起。 |
冯唐白首 | 同“冯唐易老”。 |
百川赴海 | 百:表示多。川:江河。所有江河都流归大海。比喻众望所归或大势所趋。也比喻许多事物由分散而汇集到一处。 |
衣锦荣归 | 衣:穿;绵: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归:回故乡。穿着华丽的衣服光荣地回到故乡;指富贵显达后回到故乡;向亲友乡里炫耀。 |
拔本塞原 | 本:树根;原:根源。比喻背弃根本,或铲除事物发生的根源。 |
血肉横飞 | 形容因遭受战争或其他意外灾祸死伤时;血肉四溅的惨状。横飞:乱飞。 |
堂皇冠冕 |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风木叹 |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
了无惧色 | 惧:害怕;色:神色。没有一点害怕的神色。 |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 | 所学的不是实际工作所用的,有用的又没有学。指学和用脱节背离。 |
水火不避 | 谓不避艰险。 |
勾勾搭搭 | 相互串通干坏事。 |
戚戚具尔 |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具:俱,都。尔:迩,靠近。指兄弟友爱。 |
狐埋狐扬 | 见“狐埋狐搰”。 |
眼想心思 | 心中思念,眼中流露出思念的神情。 |
析微察异 | 指仔细观察、辨别。 |
冷眼静看 | 形容从旁冷静而仔细地观察。 |
荏苒代谢 | 荏苒:时光渐渐过去;代谢:交替。指日月交替运行,时光渐渐消逝 |
箕山之节 |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
佐雍得尝 | 比喻助人为善,自己也分享光荣。 |
节俭力行 | 节俭:节省,节约;力行:努力去做。生活俭朴,以身作则。 |
正点背画 | 元代供状文书主管者用朱笔在书首点点,书尾画钩,然后让供状人在书背画押。指民间订立文书契约,有关人看过在背面签字画押 |
对薄公堂 | 在法庭上受审问。 |
拂袖而起 | 拂袖:甩袖子,表示生气。形容很生气,一甩袖子就走了。 |
杀人诛心 | 意即消灭某个人的肉体,不如揭露、谴责这种人的动机、思想、用心。 |
落纸烟云 | 指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