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箕山之节箕山之节的意思
shānzhījié

箕山之节



箕山之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详细解释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汉书·鲍宣传》

箕山之节[jīshānzhījié]

    相传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后以箕山之节指不慕荣华而隐居的高尚节操。

    《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也作「箕山之志」。

    百科解释【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例子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汉书·鲍宣传》


    基础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ㄐ一ㄝˊ

    繁体箕山之節

    感情箕山之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近义词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箕山之节的意思解释、箕山之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之死靡二 同“之死靡它”。
长风破浪 比喻志向远大,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花枝招展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像花枝迎风摆动一样。形容妇女打扮得十分漂亮。
有缘千里来相会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缘分,即使相离很远也会相见
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 泥塑的泥菩萨在水中会被浸坏。比喻连自己都保护不了,更顾不上帮助别人。
励精图治 励:原作厉;振作;振奋;精:精神;图:设法;谋求;治:治理国家。振奋精神;想办法治理好国家。
不时之需 不时:不定什么时候。随时的需要;也作“不时之须”。
同心一德 同“同心同德”。
知羞识廉 羞:羞愧。廉:廉耻。指人知道羞愧、廉耻。形容有修养。
狼号鬼叫 似鬼哭叫,如狼嚎叫。形容惨凄的哭声或悲凉的场景。
胸无点墨 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旧指人没有文化。点:一点;比喻极小;墨:墨水;比喻学问。
老之将至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
茅屋采椽 指住宿简陋。
通才硕学 学识通达渊博的人。
绿林豪杰 指绿林中出众的人物。
火光烛天 火光把天都照亮了。形容火势极大(多指火灾)。
访论稽古 探求讨论古代的言论和典实。
山吟泽唱 山歌民谣。
朝令夕更 朝:早上;夕:黄昏。早晨下命令,晚上就改变。形容政令多变,让人无所适从。
求生不生,求死不死 想死死不了,想活活不了。形容处境十分艰难。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无坚不催 犹坚不可摧。
流星报马 古代指通讯兵。
一日一夕 一天一夜。
唯阿之间 比喻差别不大。
傻眉愣眼 愣眼巴睁lèngyǎnbāzhēng〈方〉∶由于吃惊而眼发直他愣眼巴睁的坐着,呆若木鸡
囹圄生草 监狱里长满了草。比喻政治清明,犯罪的人极少。
茨棘之间 非常短暂的一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