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之节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颍余芳”。
详细解释
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也。◎《汉书·鲍宣传》
相传尧欲将天下让给许由,许由不受而避居箕山。故后以箕山之节指不慕荣华而隐居的高尚节操。
《汉书.卷七二.鲍宣传》:「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也作「箕山之志」。
百科解释【解释】:箕山: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
出处《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颖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
例子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汉书·鲍宣传》
基础信息
拼音jī shān zhī jié
注音ㄐ一 ㄕㄢ ㄓ ㄐ一ㄝˊ
繁体箕山之節
感情箕山之节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近义词箕山之操、箕山之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命惟谨(意思解释)
- 风情月意(意思解释)
- 显亲扬名(意思解释)
- 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钟(意思解释)
- 玉石同沉(意思解释)
- 生而知之(意思解释)
- 牛角之歌(意思解释)
- 污泥浊水(意思解释)
- 狗猛酒酸(意思解释)
- 外柔中刚(意思解释)
- 鼠腹蜗肠(意思解释)
- 横科暴敛(意思解释)
- 无所不有(意思解释)
- 私淑弟子(意思解释)
- 石烂江枯(意思解释)
- 自崖而反(意思解释)
- 逞心如意(意思解释)
- 片甲不存(意思解释)
- 洒心更始(意思解释)
- 百结愁肠(意思解释)
- 相喣以沫(意思解释)
- 惊心眩目(意思解释)
- 蜃楼山市(意思解释)
- 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意思解释)
- 熟谙脉络(意思解释)
- 横徵暴赋(意思解释)
- 一时横流(意思解释)
- 势不得已(意思解释)
※ 箕山之节的意思解释、箕山之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恨铁不成钢 | 怨恨铁不能被炼成钢。形容对所期望的人要求严格;恨他不争气;迫切希望他变得更好。 |
散带衡门 | 指退官闲居或过隐居生活。 |
切合实际 | 指想法或做事合乎实际情况。 |
行走如飞 | 行:走路。走路的步子快捷如飞。 |
恶稔祸盈 | 稔:成熟;盈:满,指到了极点。罪恶积蓄成熟,像钱串已满。形容作恶多端,末日来临。 |
妇孺皆知 |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
冷冷清清 | 死气沉沉,冷落、凄凉、寂寞。 |
倾家竭产 | 用尽全部家产。 |
瓜田之嫌 | 犹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
宦海浮沉 | 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
吉祥止止 | 第一个止字是留止的意思,第二个止字是助词。指喜庆。 |
半筹莫展 | 半条计策也施展不出。比喻没有一点办法。 |
降格以求 | 降:降低;格:规格;标准。降低标准来寻求或要求。指不坚持原来的要求和标准。 |
拍马溜须 | 比喻谄媚奉承。 |
天下一家 | 视天下人为一家,和睦相处。也指全国统一。 |
怀质抱真 | 指人格和品德纯洁高尚,质朴无华。同“怀真抱素”。 |
神采英拔 | 谓人的容貌、仪态英俊非凡。 |
神机莫测 | 机:心思;测:猜度。神妙的计谋使人难以预料。 |
持蠡测海 | 蠡:瓠瓢,古代舀水用具。指用瓢来测量海水的深浅多少。比喻用浅薄的眼光去看待高深的事物。 |
打滚撒泼 | 躺倒在地上打滚,嘴里骂着泼辣的话。亦作“撒泼打滚”。 |
寂若死灰 | 寂:静悄悄,没有声音。一点声响也没有,像死灰一般的寂静。 |
你言我语 | 言:说,讲。指人们互相议论或争论。 |
修文演武 | 演:演习。操演兵马,修明文教。指文武并重。 |
丢眉弄色 | 做眉眼 |
叔季之世 | 意思是比喻国家衰落将亡的时代。出自《左传》。 |
族曾王母 | 族曾祖母、父亲的从祖祖母。 |
以近知远 | 根据近的可以推知远的。 |
烟岚云岫 | 岚:雾气。岫:峰峦。形容山峦间云雾缥缈弥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