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外王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详细解释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百科解释内圣外王,指内具有圣人的才德,对外施行王道。“内圣外王”一词最早出自《庄子·天下篇》。但这并不妨碍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因为自宋以来,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理学出现,随之开始用“内圣外王”来阐释儒学。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例子明·李贽《四书评·大学》:“真正学问,真正经济,内圣外王,具备此书。”
基础信息
拼音nèi shèng wài zhǔ
注音ㄋㄟˋ ㄕㄥˋ ㄨㄞˋ ㄓㄨˇ
繁体内聖外王
感情内圣外王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古代修身为政的最高理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公才公望(意思解释)
- 古已有之(意思解释)
- 笑逐颜开(意思解释)
- 柳衢花市(意思解释)
- 摇摇晃晃(意思解释)
- 枝分叶散(意思解释)
- 贞风亮节(意思解释)
- 所向披靡(意思解释)
-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意思解释)
- 侃侃谔谔(意思解释)
- 狼号鬼叫(意思解释)
- 因利乘便(意思解释)
- 魂颠梦倒(意思解释)
- 以逸击劳(意思解释)
- 穴居野处(意思解释)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意思解释)
- 凤皇于飞(意思解释)
- 草率了事(意思解释)
- 坚甲利刃(意思解释)
- 清静寡欲(意思解释)
- 争多竞少(意思解释)
- 子孙后辈(意思解释)
- 修仁行义(意思解释)
- 三翮六翼(意思解释)
- 緑酒红灯(意思解释)
- 弥天盖地(意思解释)
- 利尽交疏(意思解释)
※ 内圣外王的意思解释、内圣外王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火树银花 |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闪亮;绚丽灿烂。 |
目不斜视 | 眼睛不往旁边看。形容目光庄重;神情严肃。 |
进可替不 | 见“进可替否”。 |
牛饩退敌 | 饩:活的牲口。用牛羊击退敌军。 |
山河易改,本性难移 | 指习惯成性,很难改变。 |
外感内滞 | 滞:滞留。中医术语,因风寒暑热而得病叫外感,湿热内伏称内滞。比喻内外交攻。 |
玉箫金管 | 见“玉箫金管”。 |
描龙绣凤 | 指精美的手工刺绣。泛指古代女红。亦作“描鸾刺凤”、“描龙刺凤”。 |
不成体统 | 体统:格局;规矩。指言行没有规矩;不成样子。 |
西山日迫 | 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
百宝万货 | 指大量珍宝财物。 |
一点半点 | 表示微小而不定的数量。 |
嗔目切齿 | 嗔目:发怒时睁大眼睛。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 |
行踪无定 | 行踪:行动的踪迹。指在各处来往出没,没有固定处所。 |
独步当时 | 指在当时独一无二,没有可以相比的。 |
不惜工本 | 指舍得出本钱。 |
缊袍不耻 | 缊袍:以乱麻、乱棉絮制成的袍子,指穷人穿的衣服;耻:丢脸。虽穿得破,而不认为可耻。比喻人穷志不穷。 |
随声逐响 | 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繁鸟萃棘 | 萃:集聚;棘:酸枣树。众多的鸟聚集在酸枣树上。比喻暗中做坏事是掩盖不住的。 |
头角峥嵘 | 头角:比喻青年人显露出来的才华;峥嵘:特出的样子。形容年轻有为,才华出众。 |
相见以诚 | 以真心诚意相对待。 |
龙蛰蠖屈 | 喻隐居不仕。语本《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
获益非浅 | 指收获很大。 |
温生絶裾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尤悔》:“温公初受,劉司空使勸進,母崔氏固駐之,嶠絶裾而去。”后用“温生絶裾”为去意坚决的典故。清虞名《指南公·举义》:“悲温生絶裾不猶,慚萊子承歡弗久。” |
错立族谈 | 离开本位﹐聚集在一起议论。立﹐通'位'。 |
踅手踅脚 | 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
蹠犬噬尧 | 原指人臣各为其主。后用以比喻嫉妒贤才。 |
九春三秋 | 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称“九春”;三秋:秀季三个月,故称“三秋”。指春天和秋天的美好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