箝口结舌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结舌:舌头转不动。闭口不说话。形容不敢讲话
详细解释
闭口不敢发表言论。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詔書始於求諫,而終於拒諫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結舌,非國家之福也。”明无名氏《鸣凤记·二臣哭夏》:“箝口結舌,尚恐禍至,誰敢捨身力救。”清昭槤《啸亭杂录·王述庵书》:“近來州縣所以魚肉諸生,其意蓋在立威,威立而諸生箝口結舌,則庶民何敢出而争控。”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紧闭嘴巴,舌头像打结一般,不敢发言。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劄子〉:「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也作「缄口结舌」、「钳口结舌」。
百科解释【名称】箝口结舌【拼音】qiánkǒujiéshé【解释】形容不敢讲话。【出处】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出处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例子鲁迅《书信集·致李秉中》:“国内颇纷纭多事,简直无从说起,生人箝口结舌,尚虞祸及,读明末稗史,情形庶几近之。”
基础信息
拼音qián kǒu jié shé
注音ㄑ一ㄢˊ ㄎㄡˇ ㄐ一ㄝˊ ㄕㄜˊ
繁体箝口結舌
感情箝口结舌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
近义词钳口结舌
英语keep one's tongue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独断独行(意思解释)
- 无所不在(意思解释)
- 取义成仁(意思解释)
- 灰头土面(意思解释)
- 从头到尾(意思解释)
- 绕梁之音(意思解释)
- 趁势落篷(意思解释)
- 大出风头(意思解释)
- 不到乌江心不死(意思解释)
- 坛坛罐罐(意思解释)
- 双宿双飞(意思解释)
- 矫情镇物(意思解释)
- 万载千秋(意思解释)
- 虚而虚之(意思解释)
- 守正不挠(意思解释)
- 三人成众(意思解释)
- 鸿毳沉舟(意思解释)
- 椎理穿掘(意思解释)
- 省方观俗(意思解释)
- 聚族而居(意思解释)
- 钻心刺骨(意思解释)
- 七七事变(意思解释)
- 魂依姜被(意思解释)
- 清清谨谨(意思解释)
- 万人异心(意思解释)
- 三波六折(意思解释)
- 人杀鬼杀(意思解释)
- 抽刀断丝(意思解释)
※ 箝口结舌的意思解释、箝口结舌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光前启后 | 犹“光前裕后”。 |
兄弟阋墙,外御其侮 | 阋:争吵;墙:门屏;御:抵御。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但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比喻内部虽有分歧,但能一致对外。 |
黄粱美梦 | 黄粱:小米。煮一锅小米饭的时间;做了一场好梦。比喻虚幻的梦想。 |
眦裂发指 | 眼角裂开,头发上竖。形容愤怒到极点。 |
黄金铸象 | 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
烽鼓不息 | 烽鼓:烽火与战鼓;息:停止。比喻战乱不止。 |
倒持戈矛 | 犹言倒持泰阿。戈、矛,皆兵器。 |
襟怀坦白 | 襟怀:胸怀;坦白:坦率。形容心地纯洁;光明正大。 |
三亲六眷 |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
玉骨冰肌 | 形容女子苗条的身段和洁白光润的肌肤。 |
版版六十四 | 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 |
百媚千娇 | 媚、娇:美好。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
古貌古心 | 形容外表和内心具有古人的风度。 |
二仙传道 | 两位神仙共同传授道法。比喻两人秘密地配合做某件事情。 |
神会心融 | 犹言融会贯通。 |
九曲回肠 |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
耳闻眼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 旧时俗语。意思是为了追求金钱,连生命都可以不要。 |
遵而勿失 | 谓遵照先人的典章制度而不违失。 |
花枝招飐 | 飐:风吹物使之颤动;招飐:迎风摆动。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或景色优美。 |
拙口笨腮 | 犹拙嘴笨舌。 |
大肆攻击 | 用不实或过分之辞对人大加攻击。 |
施谋用计 | 施:施行;计:计谋。运用策略计谋。 |
交洽无嫌 | 洽:协商;嫌:猜疑。指双方密切协作,相互信任。 |
尺山寸水 | 每一小块山水。 |
一犂两坝 | 引申有务农之意。 |
羞手羞脚 | 羞涩不前貌。 |
等夷之志 | 谓臣下僭越朝廷之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