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颤肉惊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颤:发抖。形容惊恐万状。
详细解释
形容极度惊恐。
《三国演义》第七七回:“却説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比喻惊恐害怕。
三国演义˙第七十七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基础信息
拼音gǔ chàn ròu jīng
注音ㄍㄨˇ ㄔㄢˋ ㄖㄡˋ ㄐ一ㄥ
繁体骨顫肉驚
感情骨颤肉惊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状语;指惊恐。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经文纬武(意思解释)
- 畏缩不前(意思解释)
- 倒载干戈(意思解释)
- 泪如雨下(意思解释)
- 荣辱与共(意思解释)
- 虎不食儿(意思解释)
- 夹枪带棍(意思解释)
- 文质斌斌(意思解释)
- 擦边球(意思解释)
- 案牍劳形(意思解释)
- 持斋把素(意思解释)
- 人生一世,草生一秋(意思解释)
- 难于上青天(意思解释)
- 以规为瑱(意思解释)
- 熙来攘往(意思解释)
- 耳鬓斯磨(意思解释)
- 感遇忘身(意思解释)
- 从善若流(意思解释)
- 菩萨心肠(意思解释)
- 驴唇马嘴(意思解释)
- 摭华损实(意思解释)
- 神往心醉(意思解释)
- 随高就低(意思解释)
- 打破迷关(意思解释)
- 调舌弄脣(意思解释)
- 人事关系(意思解释)
- 象形文字(意思解释)
- 空谷之音(意思解释)
※ 骨颤肉惊的意思解释、骨颤肉惊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遏恶扬善 | 遏:阻止;扬:宣扬。禁绝坏事,宣扬提倡好事。 |
化鸱为凤 | 比喻能以德化民,变恶为善。鸱,猫头鹰,古人以为凶鸟。语本《后汉书·循吏传·仇览》:“时考城令河内王涣,政尚严猛,闻览以德化人,署为主簿。谓览曰:‘主簿闻陈元之过,不罪而化之,得少鹰鹯之志邪?’览曰:‘以为鹰鹯不若鸾凤。’” |
风声鹤唳 | 唳:鹤鸣声。风吹的响声和仙鹤的叫声。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扰。 |
背乡离井 | 指远离家乡,流落他方。 |
现实主义 | 注重事实或现实,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
徒托空言 | 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
传三过四 | 传闲话,说是非。 |
葬玉埋香 | 埋葬女子的婉辞。 |
是非颠倒 | 是:对;非:错。把错的说成对的,对的说成错的。把是非弄颠倒了。 |
冯河暴虎 | 犹言暴虎冯河。 |
徊肠伤气 | 肠回转,气伤断。形容内心伤感 |
恢宏大度 | 恢:宽广;大。心胸开阔;气量宏大。 |
金印紫绶 | 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闻名遐迩 | 遐:远;迩:近。形容名声很大,远近都知道。 |
画龙点晴 | 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
绰约多姿 | 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
云树遥隔 | 谓两地相隔遥远。 |
攀车卧辙 | 见“攀辕卧辙”。 |
一石二鸟 | 一块石头投出去;打中两只鸟;比喻一举两得。 |
闲花野草 | 野生的花草。比喻男子在妻子以外所玩弄的女子。 |
镂金铺翠 | 形容缤纷的色彩。 |
咏月嘲花 |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
垂帘听决 | 见“垂帘听政”。 |
埋没人才 | 不重视有才能的人,让其不能发挥作用。 |
含糊不明 | 不清楚的意思 |
半文不值 | 比喻毫无价值或无能、品格卑下。 |
兵弱于外 | 军队弱小,对外作战失败。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 |
恩牛怨李 | 唐代穆宗至宣宗年间-,朝臣分别以牛僧孺﹑李德裕为首,党争激烈。后以'恩牛怨李'喻结党倾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