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月嘲花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详细解释
指创作诗歌。花和月经常作为诗人歌咏的对象,故称。
出处唐·白居易《将归渭村先寄舍弟》诗:“一年年觉此身衰,一日日知前事非。咏月嘲花先要减,登山临水亦宜稀。”
基础信息
拼音yǒng yuè cháo huā
注音ㄩㄥˇ ㄩㄝˋ ㄔㄠˊ ㄏㄨㄚ
繁体詠月謿蘤
感情咏月嘲花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近义词咏月嘲风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忙不择价(意思解释)
- 停滞不前(意思解释)
- 空谷足音(意思解释)
- 心地善良(意思解释)
- 里挑外撅(意思解释)
- 令人痛心(意思解释)
- 退旅进旅(意思解释)
- 一叶障目(意思解释)
- 占着茅坑不拉屎(意思解释)
- 阮囊羞涩(意思解释)
- 染蓝涅皁(意思解释)
- 资浅齿少(意思解释)
- 拔不出脚(意思解释)
- 敝盖不弃(意思解释)
- 一己之见(意思解释)
- 七了八当(意思解释)
- 明法审令(意思解释)
- 亢音高唱(意思解释)
- 大公至正(意思解释)
- 略迹论心(意思解释)
- 崇本抑末(意思解释)
- 托钵沿门(意思解释)
- 煎膏炊骨(意思解释)
- 滑头滑脑(意思解释)
- 没身不忘(意思解释)
- 询谋谘度(意思解释)
- 輷鞫殷殷(意思解释)
-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意思解释)
※ 咏月嘲花的意思解释、咏月嘲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双栖双宿 | 宿在一起,飞在一起。比喻相爱的男女形影不离。 |
悬而未决 | 一直拖在那里,没有得到解决。 |
始作俑者 | 俑:古代殉葬用的木制或陶制的俑人。开始制作俑的人。比喻首先做某件坏事的人。 |
超尘出俗 | 尘、俗:指尘世、人间;出:超出。原指佛教徒功夫深,已超出尘世。后多形容才德远远超过平常人。 |
优哉游哉 | 优游:悠闲无事;哉:古汉语感叹词。从容不迫;悠闲自在的样子。 |
辞不达义 | 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语本《仪礼·聘礼》:“辞多则史,少则不达,辞苟足以达义之至也。” |
膏腴之地 | 指肥美的土地或肥沃富饶的地区。 |
比类从事 | 比:比照。其它类似的情况按照这种精神办理。 |
鬼泣神号 | 同“鬼哭神号”。 |
窄门窄户 | 比喻小户人家。 |
堑山堙谷 | 指挖山填谷。亦作“堙谷堑山”。 |
非我族类 | 族类:同族的人。指不是跟自己一条心的人。 |
斩尽杀绝 | 斩:砍断;尽、绝:完。全部杀掉;一个也不留。比喻做事不留余地。 |
枪打出头鸟 | 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比喻冒尖的人容易遭殃。 |
拨乱之才 | 拨:治理。平定乱世、能使天下恢复安定的人才。 |
没眉没眼 | 眉目不清,形容一塌糊涂的样子。也指没有脸面。 |
和颜说色 | 见“和颜悦色”。 |
禁鼎一脔 | 御用鼎器中的一块肉。比喻珍美之物。 |
微名薄利 | 指十分细微的名与利。 |
模山范水 | 用文字或图画描绘山水景物。 |
含冰茹檗 | 见“饮冰食檗”。 |
金科玉条 | 科、条:法律条文。原指完美的法律条文。后指不能更改、必须遵守的信条。 |
束带结发 | 束系衣带,挽起发髻。谓出仕。 |
怅然自失 | 怅然:因不如意而感到不痛快。形容神志迷乱,像失去什么似的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殷怅然自失。”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牛成章》:“忠泣诉父名,主人怅然自失。” |
謏闻之陋 | 謏闻:小有名声。仅有小小的名气,学识很浅陋。 |
悄然而至 | 形容寂静无声地到来。 |
商山四翁 | 是秦朝末年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lù)里先生周术。泛指有名望的隐士。 |
训练有方 | 教育引导很有办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