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拔山扛鼎拔山扛鼎的意思
shāngāngdǐng

拔山扛鼎



拔山扛鼎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详细解释

扛:双手举起。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

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力大过人。◎宋·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百科解释拔山扛鼎,báshāngāngdǐng,联合式成语。扛:双手举起,本义指拔起大山,举起重鼎,形容力气很大,也做“拔山举鼎”。出自《史记·项羽本纪》。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例子汉祖入关破秦而楚后之拔山扛鼎,力大过人。(宋 邵雍《皇极经世绪言》第二卷)


基础信息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注音ㄅㄚˊ ㄕㄢ ㄍㄤ ㄉ一ㄥˇ

繁体拔山摃鼎

正音“扛”,不能读作“gàng”。

感情拔山扛鼎是中性词。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力气极大。

辨形“鼎”,不能写作“顶”。

近义词拔山盖世、拔山举鼎

反义词软弱无力

英语great in strengt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拔山扛鼎的意思解释、拔山扛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天王老子 比喻至尊至贵、最有权威的人。
夕阳西下 指傍晚落日的景象。也比喻人迟暮之年或事物走向衰落。
摧折豪强 摧:折断。打击依仗权势横行不法的人。
扞格不入 扞:绝;格:坚硬;扞格:相互抵触,格格不入。过于坚硬而难于深入。形容彼此意见完全不合。
爱势贪财 爱慕权势,贪图钱财。
官卑职小 卑:职位低下。官位很低,职务也小。
累卵之危 好比堆叠起来的蛋,极容易打碎。比喻情况极危险。
水净鹅飞 见“水尽鹅飞”。
一代文宗 宗:宗师。一个时代为众人所宗仰的文学家。亦作“当世辞宗”、“一代宗匠”、“一代辞宗”。
蝇集蚁附 犹蝇营蚁聚。比喻不顾谦耻,趋炎附势,到处钻营。
义不生财 主持正义者不苟取财物。亦作“义不生财,慈不主兵。”
道听涂说 从道路上听到,在道路上传说。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
不忍释卷 释:放开;卷:书本。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称功诵德 称:称道;功:功绩;德:德行。颂扬功绩和德行。
洗垢求瘢 垢:污垢;瘢:瘢痕。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吴市吹箫 吴:古国名。原指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逃至吴国,在市上吹箫乞食。比喻在街头行乞。
汉官威仪 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皂白不分 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自相水火 自己人互相像水火那样不能相容。
冰柱雪车 唐朝名士刘叉结识韩愈后作的两首好诗的名称。泛指好诗。
喁喁哝哝 形容低声说话。
桑弧矢志 指壮志;大志。
耆寿耇老 长寿老人。
水过地皮湿 喻多少也沾一点利益。喻仅及表面,未能深入。
杀父之仇 旧时指最大的仇恨。
撒赖放泼 犹放刁撒泼。耍无赖;用狡诈的手段肆意抵赖。
切鈇之疑 比喻凭主观臆断而产生的疑心或成见。
芥子须弥 是一个佛教用语,指微小的芥子中能容纳巨大的须弥山。喻诸相皆非真,巨细可以相容。也可以用作形容万物之间没有绝对的大小关系.有时要从事物表面说,有时要从道理上去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