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山扛鼎的成语故事


拔山扛鼎

拼音bá shān gāng dǐng

基本解释拔:拔起来。扛:两手举起。鼎:古代用以烹煮的器皿;多为青铜铸造而成;是非常重的器物。拔起大山;举起鼎。形容力大无比。

出处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暂未找到成语拔山扛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拔山扛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鱼目间珠 《参同契》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宋·司马光《稷下赋》:“珷玞乱玉,鱼目间珠,泥沙涨者其泉混,莨莠茂者其谷芜。”
牛皮大王 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化枭为鸠 清·昭梿《啸亭杂录》:“谨守疆场,绝济匪之源,挫触藩之锐,卒能化枭为鸠,闾阎安堵。”
自出新意 明·宋濂《答章秀才论诗书》:“孟东野阴祖沈、谢,而流于蹇涩。卢仝则又自出新意,而涉于怪诡。”
腼腼腆腆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卷:“翰林腼腼腆腆,冒冒失失进去。”
精金良玉 宋·程颐《程明道先生行状》:“先生资禀既异,而充养有道,纯粹如精金,温润如良玉。”
蹈刃不旋 《孙膑兵法 善者》:“故民见进而不见退,蹈白刃而不旋踵。
百足不僵 章炳麟《政闻社社员大会破坏状》:“即观今日缅甸,已并于英,而本邦土司,以弹丸黑子之地,犹足自保,非人自为首、百足不僵之势耶!”
椒举班荆
三尸乱爆,七窍生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