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兵动众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众:大队人马。旧指大规模出兵。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详细解释
发兵动员众多人力。《三国志.卷六五.吴书.华核传》:「季夏之月,臣省月令,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也作「兴师动众」。
百科解释起兵动众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qǐbīngdòngzhòng,意思是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基础信息
拼音qǐ bīng dòng zhòng
注音ㄑ一ˇ ㄅ一ㄥ ㄉㄨㄥˋ ㄓㄨㄥˋ
繁体起兵動衆
感情起兵动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宾语、状语;指大规模行动。
近义词兴师动众、起师动众
反义词单枪匹马、小打小闹
英语employ a tremendous amount of manpower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自命不凡(意思解释)
- 食为民天(意思解释)
- 耳提面命(意思解释)
- 肆无忌惮(意思解释)
- 陆离斑驳(意思解释)
- 旁门歪道(意思解释)
- 饭蔬饮水(意思解释)
- 谊切苔岑(意思解释)
- 见机行事(意思解释)
- 故态复还(意思解释)
- 艳丽夺目(意思解释)
- 依人篱下(意思解释)
- 车载船装(意思解释)
- 非罴非熊(意思解释)
- 树碑立传(意思解释)
- 急公好施(意思解释)
- 朝行夕改(意思解释)
- 削衣贬食(意思解释)
- 飞流短长(意思解释)
- 重张旗鼓(意思解释)
- 柳昏花暝(意思解释)
- 鸱视虎顾(意思解释)
- 横眉怒视(意思解释)
- 蚤谋先定(意思解释)
- 畦宗郎君(意思解释)
- 失口乱言(意思解释)
- 身居言路(意思解释)
- 壁垒分明(意思解释)
※ 起兵动众的意思解释、起兵动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无动于衷 | 衷:内心。丝毫没有触动内心。形容对应该动心的事情毫无感触;漠然置之。 |
相去几何 | 去:距离。相差有多少呢?形容差距不大。 |
跌脚搥胸 | 以足跺地,以拳敲胸。表示气愤、着急、悲痛等感情。 |
涂炭生民 | 涂炭:烂泥和炭火。形容人民处于极端困苦的境地。 |
背本趋末 | 古代常以农业为本,手工、商贾为末。指背离主要部分,追求细微末节。 |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 指合情合理的事,大家想法都会相同。 |
春风夏雨 | 春风和煦,夏雨滋润,足以养育万物。常比喻及时给人以教益和帮助。 |
发号布令 | 发:发布;号:号令;布:发布;令:命令。发布命令,下指示进行指挥。 |
不通世务 | 指不了解社会上的情况。 |
宽宏大度 | 指待人宽厚,度量大。 |
运之掌上 | 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
自高其功 |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
望风希旨 | 指说话行事迎合上面和意旨。 |
无颜落色 | 失色,面无人色。 |
一呼百应 | 呼:召唤。应:响应。一人发出号召;众人纷纷响应。 |
骨肉相残 | 比喻自相残杀。 |
持危扶颠 | 扶持危困的局面。 |
浪恬波静 | 恬:安静。风平浪静。比喻十分平静。 |
立时三刻 | 立刻、马上。 |
夜静更长 | 更:古代计时单位,1夜=5更,1更=2小时。无声无息的深夜。 |
尨眉皓发 | 眉毛黑白夹杂而头发雪白。形容年迈的样子。 |
成效卓著 | 获得的成绩非常显著。 |
六卿分晋 | 春秋后期,晋国六卿秉持国政,并相继改革田亩制、税制,图谋富强,相互兼并,导致晋室瓦解,最后分立为赵、韩、魏三国,史称“六卿分晋”。 |
媮合苟从 | 指苟且迎合以取悦于人。亦作“偷合取容”。 |
攘攘营营 | 纷扰貌。 |
威动海内 | 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
明月与砾同囊 | 比喻好与坏混杂在一起 |
大利不利 | 丝毫不为个人利益着想,一心一意做有利于他人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