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螳螂捕蝉螳螂捕蝉的意思
tánglángchán

螳螂捕蝉



螳螂捕蝉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蝉:知了。螳螂捉蝉,不知潜在危险。比喻目光短浅。

百科解释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个成语讽刺了那些只顾眼前利益,不顾身后祸患的人;对鼠目寸光、利令智昏、不顾后患的这类人提出警告。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螳螂捕蝉,志在有利,不知黄雀在后啄之。”

例子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下册:“小狗子哪知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听得声音,转脸来看。”


基础信息

拼音táng láng bǔ chán

注音ㄊㄤˊ ㄌㄤˊ ㄅㄨˇ ㄔㄢˊ

繁体螳蜋捕蟬

感情螳螂捕蝉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人目光短浅。

近义词急功近利、鼠目寸光

反义词瞻前顾后

英语The mantis stalks the cicada.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螳螂捕蝉的意思解释、螳螂捕蝉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顿挫抑扬 形容诗文作品或音乐声响等高低起伏、停顿转折,和谐而有节奏。
五湖四海 五湖:我国的五大湖泊(指鄱阳湖、洞庭湖、洪泽湖、太湖、巢湖)。泛指四面八方;全国各地。有时也指世界各地。现有时也比喻广泛的团结。
面目全非 面目:样子;非:不是。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
习焉不察 习:习惯;焉:语气词,有“于此”的意思;察:觉察。指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反而觉察不到其中存在的问题。
负俗之累 因不谐于流俗而受到的讥议。
出入将相 犹出将入相。
角立杰出 卓然特立,超过一般。
显祖扬名 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元方季方 东汉陈实有子陈纪字符方、陈谌字季方,两人皆以才德见称于世。元方之子长文与季方之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问于陈寔,寔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意谓两人难分高下。事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后称兄弟皆贤为难兄难弟或元方季方。
有头无尾 只有开头;没有结尾。指说话做事不完整。
百辞莫辩 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若有所丧 若:好象。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天地开辟 指前所未有,有史以来头一次。
配套成龙 搭配起来,成为完整的系统。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衣冠蓝缕 蓝缕:破烂。衣帽破烂
鹤骨鸡肤 伶仃瘦骨,多皱的皮肤。形容年老。
燕颔虬须 见“燕颔虎头”。
高才远识 才能高超,见识深远。
屯积居奇 谓把奇货储存起来,待机高价出售。
云扰幅裂 比喻社会动乱,四分五裂。
愤世嫉恶 愤:愤恨,不满;世:世道,现状;嫉:憎恶,仇恨。痛恨、憎恶腐朽、黑暗的社会现状。
凿圆枘方 凿:榫卯;枘:榫头。榫眼是圆的,榫头却是方的。比喻双方龃龉不合。
孤军独战 孤:单独。孤立无助的军队单独对敌作战。比喻一个人或一个组织在无援的情况下从事某项工作。
夜静更阑 阑:尽。无声无息的深夜。
白日青天 白天。表示强调。
马失前蹄 本指马匹奔跑时前蹄弯折。后引申为失算、栽跟斗。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指各地各有各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