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梅止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想吃梅子;流出口水;就不渴了。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详细解释
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百科解释〖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来源〗该成语源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三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例子鸾拆书看了,虽然不曾定个来期,也当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三十四)
基础信息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注音ㄨㄤˋ ㄇㄟˊ ㄓˇ ㄎㄜˇ
繁体朢楳止渴
感情望梅止渴是贬义词。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辨形“渴”,不能写作“喝”。
辨析望梅止渴和“画饼充饥”;都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常可通用。但望梅止渴表示空等、空想;没有实际行动;而“画饼充饥”往往有聊以替代的画饼的行为。
谜语最有效的止渴办法
近义词画饼充饥
反义词名副其实
英语vain hopes
俄语утолять жажду мечтой о клубнике
法语se repaǐtre d'illusion(apaiser sa soif en regardant les fruits des pruniers)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兵荒马乱(意思解释)
- 瞻前顾后(意思解释)
- 子女金帛(意思解释)
- 白骨露野(意思解释)
- 首足异处(意思解释)
- 桃李之教(意思解释)
- 买牛卖剑(意思解释)
- 福过灾生(意思解释)
- 审时度势(意思解释)
- 以不济可(意思解释)
- 画蚓涂鸦(意思解释)
- 騃童钝夫(意思解释)
- 量材录用(意思解释)
- 禹行舜趋(意思解释)
- 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意思解释)
- 疥癞之疾(意思解释)
- 马翻人仰(意思解释)
- 民和年稔(意思解释)
- 食不累味(意思解释)
- 功成愿遂(意思解释)
- 柴车幅巾(意思解释)
- 避难逃灾(意思解释)
- 犬马之命(意思解释)
- 生息蕃庶(意思解释)
- 如诗如画(意思解释)
- 以德为邻(意思解释)
- 根穷底究(意思解释)
- 道路相望(意思解释)
※ 望梅止渴的意思解释、望梅止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雅俗共赏 | 雅俗:文雅和粗俗。旧时把文化高的人称“雅人”;把没文化的人称“俗人”;赏:欣赏。无论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赏。形容艺术水平既高雅又通俗;能为各种人所接受。 |
鬼设神施 | 设:筹划;施:实施。神鬼所设计的。形容安排极为巧妙。 |
无可厚非 | 厚:重;非:否定。没有什么可过分指责或批评的;指事情有一定的道理或原因。 |
尔诈我虞 | 尔:你;虞、诈:欺骗。表示彼此互相欺骗。 |
旗鼓相当 | 旗鼓:古时作战以摇旗击鼓指挥进退。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
惯战能征 | 征:征讨。形容作战经验丰富,善于作战。 |
伐善攘羭 | 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
望其肩项 | 形容赶得上或达得到。 |
遗患无穷 | 穷:尽。留下无穷的祸患。形容后果极坏,影响严重。 |
不法古不修今 | 指不应效法古代,也不应拘泥于现状。 |
称帝称王 | 帝:帝王;王:君王。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
狐假鸱张 | 比喻倚仗别人,虚张声势。 |
容膝之地 | 形容居室的狭窄。 |
毫不相干 | 指丝毫没有任何联系。 |
至仁忘仁 | 至仁:最大的仁德。指仁到了极点反而忘掉了仁。比喻事物到达顶点容易被忽略掉。 |
裒如充耳 | 衣着华丽,塞耳不闻。指服饰与德行不相称。 |
万夫不当 | 夫:人。当:抵挡。上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人非常勇猛。亦作“万夫莫当”。 |
长驾远驭 | 喻帝王用某种政策、手段羁縻边远地区。 |
丹心碧血 | 丹心:红心、忠心。碧血:血化为碧玉。碧:青绿色的宝石,表示血的珍贵。赤诚的忠心,宝贵的鲜血。用以赞扬为国捐躯的重大牺牲。 |
不堪重负 | 指在经济上或别的方面无法承受。 |
拳脚相加 | 把恶毒的语言加到别人身上。 |
靠身文书 | 指自愿投靠官宦人家充当奴仆而立的卖身文契(有的即使不要身价﹐也要立文契)。 |
谴责小说 | 清末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皆含针砭社会恶习之意,特称为「谴责小说」。 |
三世执戟 | 汉之扬雄于成帝、哀帝、平帝三世为郎官,故称。 |
博学鸿词 | 是科举考试制科之一种,是在科举制度之外,笼络知识分子的一种手段。 |
根根梢梢 | 比喻事情的全部经过和细节。 |
噬不见齿 | 害人者阴险狠毒狡猾,不露凶相。 |
东家孔子 | 对孔子的一种称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