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谴责小说谴责小说的意思
qiǎnxiǎoshuō

谴责小说



谴责小说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清末小说如《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皆含针砭社会恶习之意,特称为「谴责小说」。

详细解释

中国旧体小说的一种,指清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李伯元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由近数十年来在那里做流行一时的‘谴责小说’的人担负。”

百科解释谴责小说,是晚清一个小说流派,是在1900年以后繁盛起来的。清政府镇压了戊戌变法,出卖了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势衰微到了极点。具有不同程度改良思想的作家纷纷通过创作小说来抨击政府和时弊,提出挽救社会的主张。鲁迅概括这类小说的特点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中国小说史略》),故称之为“谴责小说”。


基础信息

拼音qiǎn zé xiǎo shuō

注音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谴责小说的意思解释、谴责小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按捺不住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比喻坏事可以引出好的结果,好事也可以引出坏的结果。
驴唇不对马嘴 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刻意经营 刻意:用尽心思;经营:计划管理。指用心筹画。
贪大求全 过分地贪图规模大而全面。
杜绝人事 杜绝:断绝;人事:人与人的交往。即断绝与别人的一切交往。
地瘠民贫 土地瘠薄,人民贫穷。
纷纷拥拥 指纷乱拥挤。
争长黄池 长:年高,盟长;黄池:春秋地名,今河南省封丘西南。春秋时,吴王夫差会晋定公于黄池,吴、晋争为盟长。指比较高低,力争占据上风。
燃膏继晷 燃:点燃;膏:油脂,指灯油;继:接续;晷:日影,日光。点上灯烛,接续日光。形容夜以继日地工作与学习。
弃末反本 亦作“弃末返本”。古指弃工商而务农桑。
败子回头金不换 指不干正事的人改邪归正比金子还可贵。
傲贤慢士 贤:有才德的人。士:读书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态度对待有德有才的人。
劫数难逃 佛家用语,命中注定的灾祸。命中注定的灾祸难以逃脱。
不欺屋漏 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走漏风声 泄漏机密或消息。
抓乖弄俏 耍聪明,卖弄乖巧。
涂不拾遗 涂:通“途”,道路。路上有失物,无人拾取。形容社会风气好。
海涸石烂 犹海枯石烂。
必由之地 必:一定;由:经过。必定要经过的道路、地方。
积年累岁 指经过的时间长。同“积年累月”。
无坚不催 犹坚不可摧。
贞信之行 指重贞操而守信义的行为。
跳塔轮铡 比喻手段高强,敢冒险。
雪牖萤窗 同'雪窗萤几'。
行同犬彘 旧时指人无耻,行为和猪狗一样
灵心巧手 心思灵敏,手艺巧妙。
冷如霜雪 意思是冷得象霜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