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之名山,传之其人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把著作藏在名山,传给志趣相投的人。
百科解释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汉语词语,意思是著述极有价值,能传之后世。
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仆诚以著此书,藏诸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现,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例子一个人做一部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封建时代的事,早已过去了。(鲁迅《准风月谈 序的解放》)
基础信息
拼音cáng zhī míng shān,chuán zhī qí rén
注音ㄘㄤˊ ㄓ ㄇ一ㄥˊ ㄕㄢ,ㄔㄨㄢˊ ㄓ ㄑ一ˊ ㄖㄣˊ
繁体藏之名山,傳之其人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安闲自得(意思解释)
- 经丘寻壑(意思解释)
- 自作自受(意思解释)
- 损之又损(意思解释)
- 以手加额(意思解释)
- 象简乌纱(意思解释)
- 坑儒焚书(意思解释)
- 雕虫末技(意思解释)
- 东涂西抹(意思解释)
- 断金零粉(意思解释)
- 万古长青(意思解释)
- 春去夏来(意思解释)
- 轻拢慢捻(意思解释)
- 虎啸风生(意思解释)
- 擅壑专丘(意思解释)
- 卧榻之侧,岂容酣睡(意思解释)
- 一岁九迁(意思解释)
- 滕薛争长(意思解释)
- 蠹政病民(意思解释)
- 纷华靡丽(意思解释)
- 少安无躁(意思解释)
- 诒厥之谋(意思解释)
- 十死不问(意思解释)
- 泥泞不堪(意思解释)
- 福德星君(意思解释)
- 人之水镜(意思解释)
- 目瞪口噤(意思解释)
- 留风遗韵(意思解释)
※ 藏之名山,传之其人的意思解释、藏之名山,传之其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干城之将 | 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指保卫国家的大将。 |
识文断字 | 知晓文字。 |
赤胆忠心 | 赤:赤诚、真诚;忠:忠诚。形容很忠诚;有时也指非常真诚的心。也作“忠心赤胆”。 |
胆大于身 | 犹言胆大如斗。谓无所忌惮。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
丧尽天良 | 丧:丧失;尽:全部;天良:良心。没有一点良心。形容坏人恶毒到了极点。 |
茫无所知 | 一点也不知道。 |
绸缪束薪 | 绸缪:紧紧缠绕。紧紧地把柴草捆扎成捆儿。古代束薪比喻婚姻的结合。 |
慧业才人 | 见“慧业文人”。 |
过府冲州 | 行经了很多地方。形容旅途的漫长与跋涉的劳苦。 |
巨人长德 | 巨:大。形容德高望重的人。 |
庸人自扰 | 平庸的人无事生事;自找麻烦。 |
朝中有人好做官 | 朝:朝廷。指因有权势的人做靠山就能得到重用。 |
熊腰虎背 | 腰粗壮如熊,背宽厚如虎。形容人身体魁梧健壮。 |
知过能改 | 认识到自己错了就能够改正。 |
叩马而谏 | 勒住马头进行规劝。形容竭力进行劝谏。 |
分寸之末 | 比喻微少、细小。 |
极古穷今 | 谓穷尽古今。 |
避人眼目 | 见“避人耳目”。 |
跷足而待 | 踮起脚跟等待。形容短时间内便能见到事情的结果。语出《汉书·高帝纪》:“大臣内畔,诸将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
遗风馀教 |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尚教化。 |
倾心露胆 | 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
复餗之忧 |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
作鸟兽散 | 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 |
三注三唱 | 唐制,六品以下官吏赴选,始集试观书判,次面试观察言貌,然后拟官注籍。既注唱名,三唱后冬集,以其名报仆射,再由门下省上报皇帝,然后依旨授官。此项程序,谓之'三注三唱'。见《通典.选举志三》。 |
有头没尾 | 有开头没有收尾。 |
咏风嘲月 | 意思是文人写作或朗诵以风月等自然景色为题材的作品。出自《拾遗记》。 |
历尽沧桑 | 形容饱经忧患,经历了许多变故。 |
出没无际 | 出现和隐藏都没有一定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