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大中至正大中至正的意思
zhōngzhìzhèng

大中至正



大中至正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详细解释

极为公正,不偏不倚。

百科解释大中至正:中,与中国之中同义,意为中央、核心;大中至正释义为:博大、核心达到正统(的学问)。典出(汉)王逸撰:《楚辞章句》卷一,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皇舆冝安行於大中至正之道,而当幽昧险隘之地则败绩矣。”后有明·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域,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学生徐爱引言部分,意指先生经过三年静思、专研,豁然(粹然)明白博大、本质的正统学问。

出处明 王守仁《传习录》上卷:“不知先生居夷三载,处困养静,精一之功,固已超入圣城,粹然大中至正之归矣。


基础信息

拼音dà zhōng zhì zhèng

注音ㄉㄚˋ ㄓㄨㄥ ㄓˋ ㄓㄥˋ

感情大中至正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处世等。

近义词大公至正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大中至正的意思解释、大中至正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面黄肌瘦 面:脸;肌:肌肉;代指身体。面色发黄;身体消瘦。形容人久病体衰或营养不良的样子。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 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磬竹难书 罄:用尽;竹:竹简,用以写字;书:写。用尽竹子也难写完。形容罪行多得写不完。后泛指事实多,写不完。
后发制人 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四面受敌 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欢欣鼓舞 欢欣:快乐而兴奋;鼓舞:振奋。指快乐得欢舞跳跃。形容非常高兴;非常振奋。
爱才如命 爱惜人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兔子不吃窝边草 比喻坏人不在当地干坏事。
深文附会 见“深文傅会”。
咿咿哑哑 物体转动或摇动的声音,小儿学语或低哭声,也指鸟叫声。
目不暇给 美好新奇的事物太多,眼睛来不及看。
超尘拔俗 尘、俗:佛教称尘世、人间;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后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丢下耙儿弄扫帚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
长江大河 指长江和黄河。形容气势磅礴,奔腾不息。
耳闻则诵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白面儒生 犹白面书生。指只知读书,阅历少,见识浅的读书人。有时含贬义。亦泛指读书人。
破玉锤珠 碎美玉毁明珠。比喻能人死去。
打肿脸装胖子 比喻没有能耐或内里空虚,却要硬撑门面装作了不起。
迁客骚人 迁客:被贬谪到外地的官吏;骚人:诗人。贬黜流放的官吏,多愁善感的诗人。泛指忧愁失意的文人。
海屋添筹 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跳丸日月 跳丸:跳动的弹丸。形容时间过得极快。
仰息他人 仰:倚靠。依赖别人的呼吸来生活。比喻依赖别人而求得生存。
万古留芳 芳:香,指美名。好名声永远流传。
解衣盘礴 同“解衣般礴”。
研京练都 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阳光明媚 形容天气晴朗,碧空如洗,万里无云。
兰蒸椒浆 泛称美酒。
才高咏絮 才能超众,见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