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耳闻则诵耳闻则诵的意思
ěrwénsòng

耳闻则诵



耳闻则诵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详细解释

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百科解释耳闻则诵,汉语词汇,出自晋·王隐《晋书·苻融载记》,解释为听过就能背出来。形容记忆力强。

出处《晋书·苻融载记》:“融聪辩明慧,下笔成章,至于谈玄论道,虽道安无以出之。耳闻则诵,过目不忘,时人拟之王粲。”

例子我希望有耳闻则诵的本事


基础信息

拼音ěr wén zé sòng

注音ㄦˇ ㄨㄣˊ ㄗㄜˊ ㄙㄨㄥˋ

繁体耳聞則誦

感情耳闻则诵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记忆力好。

近义词过目成诵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耳闻则诵的意思解释、耳闻则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凿壁偷光 在墙上凿开一个小孔;偷借邻家的灯光读书。形容在艰苦的条件下仍坚持刻苦学习。
快人快性 谓为人爽直痛快,不忸怩作态。
朝斯夕斯 早上这样,晚上也这样。形容求学勤奋而有恒心。
不识泰山 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泥金万点 菊花名。
风行雨散 同“风流云散”。
使绊子 摔交时用腿脚勾住对方的腿脚使跌倒。比喻用不正当手段暗害别人。
因果不爽 爽:失。佛教认为事物有起因,必有结果,因果报应从来不会违背。
瞪目结舌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
十年九不遇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避之若浼 指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舌桥不下 形容惊讶的神态。
名从主人 事物以主人所称之名为名。
乱人耳目 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鼾声如雷 鼾:熟睡时的鼻息声。形容熟睡时鼾声很大。
七大八小 ①大小不一。②零落貌。③谓妻妾众多。
成群结伙 犹成群结队。谓众多的人或动物聚结成一群群、一伙伙。
方趾圆颅 趾:脚;颅:头。方趾圆头;原指人的脚和头;代指人类。
晚节末路 节:时期;末路:终了。末世。指朝代的末期或人的晚年。
唇如激丹 激丹:鲜明的红色。形容嘴唇红润。
穷儿暴富 穷人骤然发了大财。比喻学问大增。
怀璧为罪 璧:宝玉。身藏宝玉,因此获罪。比喻有才能而遭忌妒、迫害。
闲话休题,书归正传 题:通“提”,提说。指不要紧的话不必说了,还是回到正题上来。
鬻宠擅权 凭借宠幸以卖弄权势。
锱铢较量 同“锱铢必较”。
赘阉遗丑 对曹操的詈语。曹操父嵩,本夏侯氏,为中常侍宦官曹腾养子,冒姓曹,故以此诋操。
势穷力极 同“[[势穷力屈]]”。
每食甘寝 指甘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