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


自诒伊戚 (自詒伊戚 ) 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是zì yí yī qī,自诒伊戚是中性词。。。。

自诒伊戚

拼音读音

拼音zì yí yī qī

怎么读

注音ㄗˋ 一ˊ 一 ㄑ一ˊ

繁体自詒伊戚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例子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 成语自诒伊戚的拼音、自诒伊戚怎么读由范文之家成语大全提供。

在线汉字转拼音






※ 与(自诒伊戚)相关的成语及拼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志同道合 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秀才不出门,而知天下事 秀才:指儒生。指有知识的人待在家里,也能知晓天下的事情。
断编残简 编:穿简的细长皮条;简:古代用来写字的竹片。指残缺不全的书籍文章。
前程万里 形容前程远大。比喻前途。
劳什子 指讨厌的东西或一般的事物。
肥肠满脑 同“脑满肠肥”。形容不劳而食的人吃得很饱,养得很胖。
援引荐举 荐:推荐。引进和推荐人材。
进德脩业 指增进道德与建立功业。
夹袋中人物 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竹篱茅舍 用竹子围的篱笆,茅草盖顶的房屋。形容住房简陋或浓郁的田园风光。
宁可信其有 宁:宁愿。宁愿相信它有。
众流归海 大小河流同归于海。比喻众多分散的事物汇集于一处。
尽美尽善 尽:极。极其完善,极其美好。形容事物完无缺。同“尽善尽美”。
象箸玉杯 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形容生活奢侈。
寒灰更燃 寒灰:冷却了的灰烬;燃:烧。冷灰重新烧了起来。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也比喻已经停止活动的事物又重新活动起来。
争长论短 长、短:指是非;优劣。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
袖手充耳 袖手:藏手于袖中;充耳:塞住耳朵。指不闻不问,漠然置之。
舍短取长 短:短处,缺点;长:长处,优点。不计较别人缺点,取其长处,予以录用。
临机立断 当机立断。抓住时机,立刻决断。
铁案如山 指罪证确凿;定的案像山那样不能推翻。案:犯罪的纪录或结论。
齿牙余慧 慧:通“惠”,好处。指帮人说好话
厚重少文 厚重:敦厚稳重;文:文采。形容人稳重敦厚,质朴平实。
饮露餐风 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风。形容超凡脱俗的生活。亦作“饮风餐露”。
十三太保 相传唐朝末年的李克用有义子十三人,都任太保官职。台湾的一些顽劣的男学生结盟做坏事,自称十三太保,一些女学生则自称十三太妹。
博望烧屯 三国时,刘备依于刘表,在博望坡与夏侯惇对敌,暗设伏兵,自烧屯伪遁,夏侯惇追来中计,损兵十万,被称为诸葛亮初出茅庐第一功。事见《三国志•蜀志•先主刘备纪》。后演为诸葛亮火攻夏侯惇,如元杂剧《诸葛亮博望烧屯》、《三国演义》第三九回所写。
根根固固 犹言确凿实在。
蔽伤之忧 谓担忧无端受累遭灾。

最近成语拼音查询: 干啼湿哭的读音()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的读音() 倚山傍水的读音() 静如处女,动如脱兔的读音() 北窗高卧的读音() 革面洗心的读音() 一决雌雄的读音() 中外合璧的读音() 阋墙御侮的读音() 志冲斗牛的读音() 儿童之见的读音() 违天害理的读音() 急人之难的读音() 剩山残水的读音() 五方杂厝的读音() 厚生利用的读音() 三回五次的读音() 俛拾仰取的读音() 涕泪交加的读音() 南山有鸟,北山张罗的读音() 七返还丹的读音() 腾挪跌宕的读音() 道士坠驴的读音() 烟波浩淼的读音() 山静日长的读音() 更多成语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