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诒伊戚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自寻烦恼;自招灾殃。
出处《诗经 小雅 小明》:“心之忧矣,自诒伊戚。”《左传 宣公二年》:“乌呼,我之怀矣,自诒伊戚,其我之谓矣。”
例子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昊天寺在幽州,与萧后接壤境界,倘辽人知之,发兵劫驾,岂非自诒伊戚。”
基础信息
拼音zì yí yī qī
注音ㄗˋ 一ˊ 一 ㄑ一
繁体自詒伊戚
感情自诒伊戚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自寻烦恼。
近义词自贻伊戚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藏形匿影(意思解释)
- 劳苦功高(意思解释)
- 军不血刃(意思解释)
- 言无不尽(意思解释)
- 骑牛读汉书(意思解释)
- 西风残照(意思解释)
- 此恨绵绵(意思解释)
- 绝世佳人(意思解释)
- 丰富多采(意思解释)
- 讬于空言(意思解释)
- 故旧不弃(意思解释)
- 骈首就僇(意思解释)
- 鱼贯雁行(意思解释)
- 一家一火(意思解释)
- 昼干夕惕(意思解释)
- 小康人家(意思解释)
- 一星半点(意思解释)
- 夺胎换骨(意思解释)
- 用贤任能(意思解释)
- 以卵敌石(意思解释)
- 救急不救穷(意思解释)
- 吹花嚼蕊(意思解释)
- 引锥剌股(意思解释)
- 絶长补短(意思解释)
- 三条九陌(意思解释)
- 义不容却(意思解释)
- 掩非饰过(意思解释)
- 绝德至行(意思解释)
※ 自诒伊戚的意思解释、自诒伊戚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立地书橱 | 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文博。 |
手慌脚乱 | 指做事忙乱,没有条理。 |
斗酒学士 | 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
德厚流光 | 德:道德,德行;厚:重;流:影响;光:通“广”。指道德高,影响便深远。 |
败法乱纪 | 败:毁坏,摧残;乱纪:破坏法纪。败坏法令,扰乱纪律。 |
溘然而去 | 溘然:突然。指人忽然死去。 |
快刀斩麻 | 见“快刀斩乱麻”。 |
一穷二白 | 穷:物质基础差;经济水平低。白:文化、科学落后。形容经济、文化科学水平低;不发达。 |
付东流 | 付:交给;东流:向东的河流。扔在东流的江河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成果丧失,前功尽弃。 |
同窗契友 | 同窗:同学;契:意气相合。老同学,好朋友。 |
倾囊倒箧 | 把大小箱子里的东西都倒出来。比喻全部倒出来。 |
舒舒服服 | 身心感到轻松愉快舒适 |
点头之交 | 指交情甚浅,见了面只不过点点头而已。 |
一表堂堂 | 形容仪表堂皇。 |
沉心静气 | “沉”同“沉”。犹言心平气和。 |
饥驱叩门 | 指为饥饿驱使,叩门求食。 |
老身长子 | 自己老了,儿子也长大了。指终身。 |
天道宁论 | 谓天道福善惩恶之说难以凭信。 |
余霞散绮 | 清·洪升《长生殿·定情》:“堪赏,圆月摇金,余霞散绮,五云多处易昏黄。”亦常用来评论文章结尾有不尽之意。详见“余霞成绮”。 |
有害无益 | 有坏处没有好处。 |
震聋发聩 | 使昏昧糊涂,不明事理的人,为之震惊,受到启发。 |
出陈易新 | 犹吐故纳新。去掉旧的换成新的。 |
饰非文过 | 粉饰掩盖过失、错误。 |
颇负盛名 | 相当的有名声,形容名人或名物名气很大。 |
傲然睥睨 | 傲然:傲慢的样子。睥睨:斜着眼睛看。形容人十分高傲、傲慢。 |
识龟成鳖 |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
三侯之章 | 指汉高祖所作的《大风歌》。 |
红旗招展 | 招展:飘动。形容气势壮大,场面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