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夹袋中人物夹袋中人物的意思
jiādàizhōngrén

夹袋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详细解释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謁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

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寧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诗:“人材夹袋搜奇诡,幕府权衡啟别科。”后称当权者的亲信或预备选用的人为“夹袋中人物”,本此。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修订本参考资料: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

    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6回:“一下子又成为冯保的夹袋中人物。”


    基础信息

    拼音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

    注音ㄐ一ㄚ ㄉㄞˋ ㄓㄨㄥ ㄖㄣˊ ㄨˋ

    繁体夾袋中人物

    感情夹袋中人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备用的人。

    近义词夹袋人物

    英语persons whom one can implicitly trust and share responsibilities wit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夹袋中人物的意思解释、夹袋中人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不动声色 动:变动;声:说话的声音;色:脸色。内心活动丝毫没有在语言和神情上流露出来。形容镇静、沉着。也作“声色不动”、“不露声色”。
云堦月地 指天上。亦指仙境。同“云阶月地”。
请将不如激将 指用话语刺激别人去干事要比正面请他去干事来得好。
穷奢极侈 穷:极;奢、侈:奢侈。极端奢侈,尽量享受。形容挥霍浪费,荒淫腐化。
射人先射马 比喻作事要抓住要害。
血气方盛 血气:精力;方:正。形容年青人精力正旺盛。
狐裘尨茸 见“狐裘蒙戎”。
发喊连天 连天:与天相连。叫喊的声音直达天上。形容喊声宏大。
有机可趁 机:机会。有空子可钻。
改换家门 提高家庭的社会地位。
人困马乏 人也累了;马也困乏。也指人们非常疲倦。
山复整妆 明月高悬,青山辉映,更为秀丽,如同重整妆饰。
终始如一 终:结束;始:开始。自始自终一个样子。自始至终,一直不变。
目空馀子 见“目中无人”。
于民润国 润:滋益,有利。对人民对国家都有好处。
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鲇鱼上竹 比喻本想前进反而后退。
哗世取宠 犹言哗众取宠。
如醉如狂 形容神态失常,不能自制。亦指为某人某事所倾倒。
文子同升 谓家臣奴仆与主人同居官职。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访贫问苦 访问贫苦的老百姓。
畅叫扬疾 指大吵大闹。“暢叫”即“唱叫”,吵闹之意。“扬疾”犹嚷唧,亦吵闹之意。
龙生九种 见“龙生九子”。
遁名改作 窜改物名,改变作品。
杳不可得 杳:不见踪影,没有迹象。没有一点消息。
簠簋不修 簠、簋:古代食器、祭器。借指贪污。
图国忘死 形容胸襟旷达,忘怀一切。
累珠妙曲 形容歌声婉转,如珍珠成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