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夹袋中人物夹袋中人物的意思
jiādàizhōngrén

夹袋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

意思解释

基本解释指当权者的亲信或被收揽作备用的人。

详细解释

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替罢謁见,必问其有何人才,客去随即疏之,悉分门类。或有一人而数人称之者,必贤也。朝廷求贤,取之囊中。故公为相,文武百官各称职者,以此。”《宋史·施师点传》:“师点惓惓搜访人才,手书置夹袋中,谓蜀去朝廷远,人才难以自见,蜀士之贤者,使各疏其所知,差次其才行、文学,每有除授,必列陈之。”后成为收揽人才以备选用的典实。

明张居正《答总宪张崌崃言用人》:“别楮所荐诸贤,皆一时之俊,处吾夹袋中寧止朝夕。”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四二:“夹袋搜罗海内空,人才毕竟恃宗工。”程善之《革命后感事》诗:“人材夹袋搜奇诡,幕府权衡啟别科。”后称当权者的亲信或预备选用的人为“夹袋中人物”,本此。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修订本参考资料: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

    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夹袋中人物[jiādàizhōngrénwù]

    宋朝施师点搜访人才,书其姓名、专长置于衣服夹袋中,作为派任职司的资料。典出《宋史.卷三八五.施师点传》。后指平时留意收揽的人才或当权者的亲信。如:「别看他其貌不扬,他可是已被内定的夹带中人物。」

    出处宋·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丞相许国吕文穆公》:“公夹袋中有册子,每四方人替罢谒见,必问其有何人才。”

    例子熊召政《张居正》第三卷第16回:“一下子又成为冯保的夹袋中人物。”


    基础信息

    拼音jiā dài zhōng rén wù

    注音ㄐ一ㄚ ㄉㄞˋ ㄓㄨㄥ ㄖㄣˊ ㄨˋ

    繁体夾袋中人物

    感情夹袋中人物是中性词。

    用法作宾语、定语;指备用的人。

    近义词夹袋人物

    英语persons whom one can implicitly trust and share responsibilities with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夹袋中人物的意思解释、夹袋中人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解释
章甫荐履 冠被垫在鞋子下。比喻上下颠倒。
攻其不备 趁敌人没有防备的时候;突然发动进攻。备:防备。其:他们。
唱对台戏 过去,两个戏班子为了抢生意,有时候会硐一时间演同样的戏,称为唱对台戏。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对的行动,来反对或搞垮对方。
指腹为婚 双方家长将腹中胎儿结为婚姻。
妇孺皆知 孺:小孩子。妇女和小孩子全都知道。形容大家都知道或一看就明了的简单事物。
油头滑脑 形容人轻浮油滑;不诚实。
酣嬉淋漓 ①形容恣意嬉戏,至于极点。②指文字非常畅达。
耳鬓相磨 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瓶罄罍耻 ①比喻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彼此利害一致。②形容物伤其类。
自高其功 自以为劳苦功高。指居功自傲。
承嬗离合 继承演变。
死而不悔 悔:悔恨,懊悔。就是死了也不懊悔。形容态度坚决。
篱牢犬不入 篱笆编得结实,狗就钻不进来。比喻自己品行端正,坏人就无法勾引。
多端寡要 端:头绪;要:重要。头绪太多,不得要领。
势不并立 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我醉欲眠 我醉了,想睡觉。指为人真诚直率。
千金买赋 花一千金买一篇散文。指文章值钱。
摩口膏舌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赤口白舌 赤:火红色。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
断纸余墨 断:破裂;余:残存;墨:墨迹。指残存的诗文墨迹。
金相玉式 同“金相玉质”。
三言二语 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请客送礼 宴请客人,馈赠礼物。
释缚焚榇 指解开降者的捆绑,烧悼降者带来的棺材。是使降者安心的一种表示。
冰消雪融 比喻事物彻底崩溃消失。在写作时描写用。
自奉菲薄 奉行节俭,对物质生活无所要求。
一夔自足 只要是真正的人才,有一个就足够了。
斯抬斯敬 互相敬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