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刻

词语解释
阴刻[ yīn kè ]
⒈ 阴险刻毒。
⒉ 谓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引证解释
⒈ 阴险刻毒。
引《旧唐书·崔器传》:“器 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一:“世谓 韩王(赵普 )为人阴刻,当其用事时,以睚眦中伤人甚多。”
《明史·刘珝传》:“时内阁三人, 安(万安 )贪狡, 吉(刘吉 )阴刻, 珝 稍优,顾喜谭论,人目为狂躁。”
清 昭槤 《啸亭杂录·湖北谣》:“毕(毕沅 )性迂缓,不以公事为务; 福(福寧 )天资阴刻,广纳苞苴; 陈(陈望之 )则摘人瑕疵,务使下属倾囊解橐以赠,然后得免。”
⒉ 谓将图案或文字刻成凹形。
引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三节:“在这些石刻画像里, 孝堂山 石室的画像是阴刻的,直接用线条钩划出来; 武梁祠 是阳刻的,是平面的浮雕。”
叶圣陶 《登雁塔》:“最下一层四面拱门的门楣上都有石刻画,我以为最值得细看。刻的是佛故事,人物和背景全用线条阴刻。”
分字解释
※ "阴刻"的意思解释、阴刻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描字得先用小刷子把墓志铭上“阴刻”的字一个个清理干净,去掉污垢,然后把金箔贴在字上。
2、“其中镀金楹联3对,每个阴刻大字掌余长,大多寓意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如“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
3、两个字虽然历经多年水土冲刷和风化,但字迹仍然十分清晰,阴刻深度达到3厘米,数米之外,赫赫在目,大有“寿元无量”的气势。
4、另一个重要特点是釉池的方式,这表明阴刻装饰有很大的影响。
5、盾面阴刻一条五爪金龙,鳞甲须爪纤毫毕现,龙身盘踞,龙首怒张,几欲破盾而出翱游九天。
6、“其中镀金楹联3对,每个阴刻大字掌余长,大多寓意积极向上,气势磅礴,如“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民生在勤”。(造 句网)
7、盖平略见弧,桥式钮,钮面阴刻海棠纹样。
8、该石棺棺头阴刻有一组佛像,棺身双龙护棺,双侧各刻一个前突浮雕龙头,棺座则刻有祥云,图案精美,线刻流畅,十分传神。
9、你要是第一次见到我们陈氏宗地里的墓碑一定会大吃一惊,因为这里的墓碑都是主碑文向内的,面向坟墓的碑面都规整的阴刻着“清流望宗陳氏XX”。
10、碑文直立,阴刻行书,共20列,首列文字为“特授浙江省湖州府安吉县正堂刘为遵宪勒石永禁事……”。
11、这些阴刻了几何或动物图案的方形图章,具有经济凭证的作用。
12、字是按竖式书写阴刻的,填成黑色,笔画细如毫丝,一行一行的小字好似船行时荡漾起的涟漪。
13、碑中题阳刻楷书“民故恩深显考乡评德寿吕公讳得翠府君之墓”,字形稍大;左右序文阴刻楷书八行,208字,内容简述吕得翠生平,字形稍小。
14、蔚县剪纸以“阴刻”和“色彩点染”为主,故有“三分工七分染”之说。
15、此杯采用高浮雕、镂雕、阴刻等技法雕成,纹饰满密,宛然如生。
16、是那尊三足二耳青铜圆鼎,拇指大小,阴刻着八十一个钟鼎文,系着一根黑绳。
17、石雕遍于门框、门额、石柱、柱础,有浮雕、阴刻、阳刻、线刻等多种形式,连瓦檐瓦都是雕刻,图案典雅,刀工纯熟。
18、佛身着袒右袈裟,披偏衫,薄衣贴体;双腿膝盖处阴刻同心圆纹,左手捏提衣襟,右手施无畏印。
19、是国内唯独的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彩色点染类剪纸。
20、篆刻中,印字凸起的阳刻叫朱文,反之的阴刻则为白文,缪篆为汉魏时期制印常用的篆书字体,以形体匀整、屈曲缠绕具绸缪之意而得名,字体为缪篆,写得古朴严谨,勾画非常端正。马伯庸
相关词语
- lǎo yīn老阴
- dà yīn大阴
- fān yīn番阴
- céng yīn层阴
- èr yīn二阴
- liáng yīn凉阴
- liáng yīn梁阴
- lián yīn连阴
- huā yīn花阴
- cǎn yīn惨阴
- hé yīn涸阴
- fú yīn伏阴
- yīn móu阴谋
- jiāng yīn江阴
- jiǔ yīn九阴
- bì yīn庇阴
- yīn yǔ阴雨
- nǚ yīn女阴
- hé yīn河阴
- gān yīn肝阴
- fán kè烦刻
- fān kè翻刻
- kè zhì刻忮
- kè huà刻画
- cōng kè聪刻
- bào kè暴刻
- guǎ kè寡刻
- kè jī kè gǔ刻肌刻骨
- kè zhōu刻盩
- kè huá刻划
- kè guài刻怪
- lì kè立刻
- kè jī刻肌
- fù kè复刻
- kè jì刻记
- kè hé刻核
- kè jǐ刻己
- kè zhì刻志
- kè jí刻急
- kè kǔ刻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