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社

词语解释
复社[ fù shè ]
⒈ 明末江南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明天启时江南张溥、陈贞慧等初结应社,崇祯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苏州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南明弘光时,屡受马士英、阮大铖的迫害。清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吴应箕、陈子龙等参加抗清,殉难。顺治九年,复社被清政府取缔解散。
引证解释
⒈ 明 末 江南 士大夫主张改良政治的文学结社之一。 明 天启 时 江 南 张溥、陈贞慧 等初结应社, 崇祯 六年又集合南北文社中人,会于 苏州 虎丘,取兴复绝学之义,成立复社,继东林党之后,以讲学批评时政。 南明 弘光 时,屡受 马士英、阮大鋮 的迫害。 清 军南下,复社主要人物 吴应箕、陈子龙 等参加抗 清,殉难。 顺治 九年,复社被 清 政府取缔解散。
分字解释
※ "复社"的意思解释、复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不要做可能颠复社会的安定任何事。
2、随着复社的灭亡,昔日的风云人物们,命运也再度分化,如陈子龙夏完淳冒襄方以智这样的义士们,铁骨铮铮抗清到底,或不屈战死,或归田隐居,终生不仕清廷。
3、正是郑元勋朝思暮想的那把复社盟主的金交椅,这就使郑元勋变得有点眼花缭乱,心旌摇摇。
4、陈贞慧曾中乡试副榜第二人贞慧也是复社成员,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曾与吴应箕、顾杲共议声讨阮大铖,由吴起草《留都防乱檄》,揭贴于南京,为阮所恨。
5、复社的社会思想与学术取向,在明清之际的社会转变中,具有不可或缺的、承前启后的重大历史意义。
6、明代曩昔虽亦不乏风流才子,然到复社这儿,才称得上“于斯为盛”。
7、对于明末文学,复社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8、思宗深恶门户之讥,“知两党各以私意相攻,不欲偏任,故政府大僚俱用攻东林者,而言路则东林居多。时又有复社之名,与东林继起,而其徒弥盛,文采足动一时,虽朝论苛及之,不能制也”(夏允彝。樊树志
9、本文拟就晚明文人社团经费来源进行研究,其中以复社为代表进行集中探讨。
10、这个阎尔梅,复社领袖杨廷枢曾赞许其‘旷逸跌宕、有唾吐四海之气’,也在崇祯三年中过举人。
11、明代晚期是整个明代政治斗争最为激烈的一个阶段,浙党、魏忠贤阉党、东林、复社,彼此之间的政治党争呈现错综复杂的形势。其中,鲜明的地域性派别成为晚明党争的一个重要特征。
12、昨天他们不听柳云的劝告,非要去加入什么复社,结果当面考核时归庄不懂眉高眼低,说话冲撞了主录几句,被主录大袖一挥给挥走了。
13、侯公子平时走马章台,醉卧平康,是风月场上的常客,但作为复社四公子之一,平时逛的那都是高档次,有品味的青楼,那里的姑娘个个娇媚动人。
14、崇祯决心消灭腐败和党争,在崇祯朝任职最久的多是使他相信政敌都是朋党领袖的人。上层社会在江南的膨胀使得江南名士有超越家族界限和地域隔阂而走到一起的需要,诗社、学社、书院异常发达。复社的形成及复社人士在朝廷中逐渐形成小东林的潮流使崇祯加强了警惕,内阁的任用一直保持中立。复古派并未在边防策略之争中获胜。魏斐德
15、眼看一个个至交好友,东林复社的同道都走的七七八八,而他因为侍妾反对,自己也怀着投顺新朝的鬼胎……种种心思,七上八下,自是有一肚皮的不合时宜。
相关词语
- rǒng fù冗复
- bō fù剥复
- huí fù回复
- dá fù答复
- méng fù蒙复
- fù xīng复兴
- zhuī fù追复
- bào fù报复
- fù shù复述
- fǎn fǎn fù fù反反复复
- fù shěn复审
- fán fù繁复
- fù bì复辟
- fù guī复归
- fù xiě复写
- fù wèi复位
- kāi fù开复
- yǎn fù揜复
- fù yìn复印
- sù fù肃复
- dǎng shè党社
- nán shè南社
- shè zhǔ社主
- fān shè番社
- lù shè戮社
- ōu shè鸥社
- dú shè读社
- chǔ shè楚社
- shì shè誓社
- líng shè陵社
- shè yǐn社饮
- shè yuán社员
- chú shè锄社
- shè zōng社宗
- chèn shè趁社
- jī shè几社
- dà shè大社
- shè běi社北
- shè gōng社公
- dǐng shè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