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nshè

南社


拼音nán shè
注音ㄋㄢˊ ㄕㄜˋ

南社

词语解释

南社[ nán shè ]

⒈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陈去病、高旭、柳亚子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

引证解释

⒈  辛亥革命时期的进步文学团体。由 陈去病、高旭、柳亚子 等发起,于1909年成立于 苏州。其社名取“操南音不忘其旧”之意,鼓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对 清 王朝的专制统治。早期参加者多同盟会成员,其后流品渐杂。社员曾达千余人。1923年因内部分化而停止活动。该社成员所作诗文,辑为《南社丛刻》,共出二十二集。

柳亚子 《胡寄尘诗序》:“余与同人倡南社,思振 唐 音以斥傖楚,而尤重布衣之诗,以为不事王侯,高尚其志,非肉食者所敢望。”
宁调元 《南社集序》:“吾友 高 子 钝剑 柳 子 亚卢 等,既以诗词名海内,復创南社,以网罗当世骚人奇士之作,蔚为巨观。 钟仪 操南音,不忘本也。”
鲁迅 《现今的新文学的概观》:“即如 清 末的南社便是鼓吹革命的文学团体,他们叹 汉 族的被压制,愤 满 人的凶横,渴望着‘光复旧物’。但 民国 成立以后,倒寂然无声了。”

分字解释


※ "南社"的意思解释、南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南社办了个《南社丛刻》,刊载南社成员的文、诗、词等作品。

2、他们树立实施品牌化经营的理念,在原塔南社区改建生态猪肉制品加工场地500平方米,有分割间、冷冻间等,购置了切割机、真空包装机等设备。

3、南社诗人群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在上海,而上海是近代一个重要的文学场域。

4、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成绩突出。

5、又如,由于前期南社与辛亥革命的密切关系,人们对南社的誉扬就多强调其政治功绩,而对于南社成员坚守的古典文学形式则多有批评。

6、尼洋河区域在藏东南社会、经济总格局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中心地位,是西藏自治区重点开发区域之一。

7、沪军都督陈其美、南社创办人柳亚子等人,坚决要求将姚宗泽移交军事法庭,速审速判,为牺牲同志报仇雪恨。

8、纪念基地首先形成了“南社史料展区”,分列“青史垂功”“烈士流芳”“教育兴邦”“绩学扬辉”等十大内容。

9、卑南,是南王部落普悠玛旧地名的称呼。卑南起源传说有许多种,主要是由卑南社为主的竹子衍生的“竹生传说”,以及相传由太平洋登陆的知本社的石头衍生的“石生传说”。

10、南社可谓是“人人握灵蛇之珠,家家抱荆山之玉”,风靡云蒸,阵容整齐,如今,南社后裔精英遍布海内外。

11、南社诗人是中国诗歌近代化历程中的一支生力军,其创作贯穿于“新学诗” 、“新派诗”、“歌体诗”、“白话诗”等诗歌近代化阶段,尤以“歌体诗”的探索成绩突出。

12、新南社有着自觉的文学转型意识,立志改造旧南社为新南社,把旧文学的南社改造成为新文学的新南社

13、将南社诗人作为一个群体来考察,从题材和风格两个方面论述南社诗群的共同创作风貌。

14、本文采用灰色关联分析综合评价法对韩江赤凤、潮安、南社的水体质量进行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5、这一部分以总论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切入南社运作的内部结构,解释南社聚与散的内在原因。

16、赐福堂陈列南社出版的《南社丛刻》22集,其中3至7集、9至20集都是柳亚子所编订印行。

17、南社的中国负责人是全国文联*席尹瘦石,他与柳亚子有戚谊,抗战胜利后1945年他与柳亚子联袂举办“柳诗尹画”展览会,轰动山城。

18、是浙西闻社、江北南社、江西则社、江南应社等等十几个社团组成的,主要领导人为张溥、张采,他们都是太仓人,又曾同窗,被称呼为‘娄东二张’,风头大盛。

19、郁华早年工诗擅画,曾参加进步文学团体“南社”,柳亚子评郁曼陀的诗是“鹏举冲冠之作,文山正气之歌”。

20、当时郁华调任江苏省高等法院上海分院刑庭庭长,郁华不仅谙于法律,而且喜好诗词擅画山水,与柳亚子同是南社旧侣,早就相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