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íshū

直书


拼音zhí shū
注音ㄓˊ ㄕㄨ

繁体直書

直书

词语解释

直书[ zhí shū ]

据实书写。

国语辞典

直书[ zhí shū ]

根据事实书写,不加以褒贬。

例证晋 · 杜预〈春秋左氏传序〉:“尽而不污,直书其事。”
唐 · 元稹〈进田宏正碑文状〉:“臣所以效马迁史体,叙事直书,约李斯碑文,勒铭称制。”

反义曲笔

分字解释


※ "直书"的意思解释、直书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朕生长军旅,不亲学问,未知治天下之道,文武官有益国利民之术,各具封事以闻,咸宜直书,勿事辞藻。

2、方谦和秉笔直书统一战线地认为,把技能喊出来根本就是个羞耻play,偶尔得瑟得瑟就行了,用不着次次都来。

3、班固不仅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也是著名的编辑学家,从他编著的图书中可以分析出他的编辑思想,即宣传儒家思想、关注民生、秉笔直书、既继承又创新。

4、没想到这个学生居然敢承题而直书,难道他真有立步成诗,倚马可待的本事?也好,你就在此写吧。

5、秉笔直书:……你现在在哪?绝地生:西城门。

6、董狐秉笔直书的事迹,实开我国史学直笔传统的先河。

7、历史上的史家都怕得罪当朝,事一关联当世,所谓秉笔直书更难做到。

8、求其得意直书,惬心贵富,铅华洗尽,花样翻新。

9、他的同乡后进吴光耀,则不以乡贤阿私为然,访求旧闻,秉笔直书,痛陈湘军之敝。

10、春秋有董狐之笔,恶不掩,善必彰,当年赵盾弑君之后,梗直的史官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赵盾连杀数名史官,也无法改变这一事实。

11、所以必须以事实为准,秉笔直书,据实而录,而不能以个人好恶隐匿真相,否则就是对后人的欺骗,从而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价值和意义。

12、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

13、,史官在史书上秉笔直书“赵盾弑其君”。

14、回避什么,隐瞒什么,当然是作者的权利,但这一权利要如何在‘据实直书’前提下得以维护以求适度、适当?其二,写什么?既然是‘对照’,那就要写出差异。

15、史家对“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史家自身素养的规范,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

16、直书与曲笔相辅相成,形成《史记》艺术中的一体两翼的紧密关系。

17、秉笔直书、实事求是是它的灵魂;彰往察来、古为今用是它的功能。

18、首页点击量最多的帖子果不其然是秉笔直书的,方谦点开最新的“【推测】阵营的出现及后续发展”。

19、那时,人们对皇帝或尊长是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的,否则就有因犯讳而坐牢甚至丢脑袋的危险。

20、这声音不快不慢,这动作一笔一换,时而左移,时而右变,时而跨出马步,时而又作秉笔直书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