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òu duì
注音ㄗㄡˋ ㄉㄨㄟˋ
繁体奏對
1.臣属当面回答皇帝提出的问题。
2.文体名,“奏疏”与“对策”的并称。
◎臣下回答君上所问的事。
例证《新唐书 · 卷一五〇 · 李揆传》:“揆美风仪,善奏对。”
《儒林外史 · 第三五回》:“庄征君正要奏对,不想头顶心里一点疼痛,著实难忍。”
1、他适才在大帐中与武耀天的奏对,已让阎香香颇感佩服,是以阎香香也不敢多问,大概猜到了他已胸有定见,当下便又默默跟随在他身后,调头往回走。
2、这篇奏对,是专从权戚嬖幸上立言,梁冀瞧着,先已忿恨,即黜规下第,授官郎中,规知不可为,托疾辞归。
3、以不学无术,奏对鄙浅,被传为笑柄。
4、成帝虽然糊涂,但见班婕妤奏对从容,不卑不亢,暗暗称奇,也没怪罪,安慰了几句,也就不了了之。
5、以不学无术,奏对鄙浅,被传为笑柄。
6、既至,帝微知之,不悦;又奏对辞旨疏阔,出为陕州观察使兼转运使。
7、和珅做事,就是小心谨慎,一句寻常的话,总不肯轻易奏对,虽然也有差误地方,比了心粗气浮的,就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