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ì

税契


拼音shuì qì
注音ㄕㄨㄟˋ ㄑ一ˋ

繁体稅契

税契

词语解释

税契[ shuì qì ]

⒈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tax certificate;

引证解释

⒈  中国 旧时民间不动产买卖典当,在契约成立后,新业主持白契向官署交纳契税的行为。一经税契,白契即可换成红契,并办理过户手续。

清 赵翼 《陔馀丛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
孙中山 《说三民主义》:“现时国家岁入,比之亡 清 尚少,欲救其弊,必须实行税契,及平均地权之法。”

国语辞典

税契[ shuì qì ]

⒈  买卖田地、房子时立契约,呈送官厅纳税,由官厅发给印证,称为「税契」。

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二七·税契》:「市易田宅,既立文券,必投验官府,输纳税钱,给以印凭,谓之税契。此起于东晋时。」

分字解释


※ "税契"的意思解释、税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今上于万历十年又有言,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

2、从内容上看,除了加盖宏毅县政府红印的地契为一农户购买政府宅基地,向政府交纳十元税金而立的税契外,其余两张均为农户间买卖田产而立的契约。

3、同时,清真寺向法院提供了宣统二年的买房印契、民国11年的税契及调查笔录4份、县国土局文件等证据,以证明。

4、包士杰主动借给那王府7万元,月息不算高,一分五厘,税契也就整个转交给了包士杰做抵押。

5、镇江一市民昨日在家中展出老祖宗收藏下来的清代地契、税契,其数量之多,保存之好,令前来观看的四乡八邻赞叹不已。

6、至万历十年内,又蒙题,将铺行下三则免征税契,买价不及四十两及典价,一概免税,其买价至四十两以上者,每两止税银壹分伍厘。

7、明代中后期,就针对农村土地买卖纠纷甚至土地盗卖犯罪严重的情形,在采取传统的税契确权的同时,在产权凭证“契尾”上面又刊布有关法律要求。

8、两车证件少有的齐全,每辆车都有车牌、行驶证、年检合格标志、保险证、养路费凭证、车辆购置附加费缴费凭证、车船使用税税契等证件。

9、其中契尾的颁发时间为光绪十年(1884年),是当时官署统一印制的典买文契,也是税契凭证。

10、“你非法夺了许多没有税契的押地,深怕将要开展的群众运动对你不利,你私自赶造许多假文书,打算到政府补税。

11、记银谷应征之数,及税契、杂税、耗羡等项。

12、房产买卖后向官府交税叫做“税契”,即“契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