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guài

志怪


拼音zhì guài
注音ㄓˋ ㄍㄨㄞˋ

繁体誌怪

志怪

词语解释

志怪[ zhì guài ]

⒈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魏晋、南北朝。

引证解释

⒈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 魏 晋、南北朝。

《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晋书·祖台之传》:“撰志怪书行於世。”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每章可致一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 晋 讫 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记载怪异之事。 清 王慧 《禹陵》诗:“铸金九土贡,誌怪八方经。”

国语辞典

志怪[ zhì guài ]

⒈  记载怪诞不经的事情。

《晋书·卷七五·王湛传》:「祖台之……撰志怪书行于世。」

⒉  记载神怪传记的书。如:「志怪小说」。

分字解释


※ "志怪"的意思解释、志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

2、与之前的志怪小说相比,《聊斋志异》对异类形象的态度呈现出一种新的审美价值偏向:异类仙化倾向。

3、说得简单一点,图书馆可能有数千册志怪小说供外借但却没能收藏多少册文学名著。

4、如此内容,作为诗材写入日记尚可,写入志怪小说,则不足以竦动读者。

5、“洞穴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

6、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7、由相同的研究人员所作的一项跟踪调查则发现,志怪小说是Leeville市每个公共图书馆外借频率最高的一类图书。

8、唐代小说有三种形式——笔记杂录、志怪、传奇。

9、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10、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11、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标准,此类短文属志怪范围的小说文体。

12、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具体作家作品、整体特征、题材分类,艺术风貌等的分析和揭示上,很少绕开志怪、志人的藩篱去探讨和关注某一类叙事系统。

13、志怪小说《异苑》内容丰富,既记载了许多传闻逸事,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俗人情,又涉及晋宋及前朝的诸多史实。

14、由此把志怪小说看作是研究女性形象的文本。

15、但是,由相同的研究人员所作的一项跟踪调查却发现,每个公共图书馆外借得最频繁的图书均为志怪小说类。

16、而西方英雄则常是靠武力或智慧征服某种怪物来成就他们的传说,如希腊神话中的珀尔修斯,当然,中国汉唐志怪也不缺乏此类,如周处杀蛟。

17、志人小说表现的是当时士人的生活风尚,而志怪小说则反映了人类生活的精神层面。

18、第一部分分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怪诞。

19、全剧以志怪玄疑为基础,以武侠、喜剧为包装,讲述了一段荡气回肠的情缘,跨越阴阳两界人妖之恋。

20、其内容则是五花八门,有历史掌故、遗闻轶事、文艺随笔、人物评论、科学小品、志怪杂录、读书杂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