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怪

词语解释
志怪[ zhì guài ]
⒈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魏晋、南北朝。
引证解释
⒈ 记述怪异之事。古典小说的一类。盛于 魏 晋、南北朝。
引《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
《晋书·祖台之传》:“撰志怪书行於世。”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诗序》:“予闲居,乘兴偶作一十二章,颇类志怪放言,每章可致一哂。”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五篇:“凡此,皆张皇鬼神,称道灵异,故自 晋 讫 隋,特多鬼神志怪之书。”
记载怪异之事。 清 王慧 《禹陵》诗:“铸金九土贡,誌怪八方经。”
国语辞典
志怪[ zhì guài ]
⒈ 记载怪诞不经的事情。
引《晋书·卷七五·王湛传》:「祖台之……撰志怪书行于世。」
⒉ 记载神怪传记的书。如:「志怪小说」。
分字解释
※ "志怪"的意思解释、志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佛教文化在中土的深入传播,佛经故事虚构性与叙事性在中土叙事传统中的渗入,使得孕育在神话叙事与历史叙事母体中的中古志怪故事开始走向了小说文体的成熟。
2、《夷坚志》是宋代规模最大的志怪小说集。
3、在魏晋南北朝的志怪小说里,许多故事都具有怪诞美。
4、说得简单一点,图书馆可能有数千册志怪小说供外借但却没能收藏多少册文学名著。
5、志怪小说是魏晋小说的主流形态,它的基本表述手法是记录、写实,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表现出明显的不自觉性。
6、志怪小说表面上“张皇鬼神,称道灵异”,其实质是对生死、性*、安全的关注。
7、唐代小说有三种形式——笔记杂录、志怪、传奇。
8、按照中国古代小说标准,此类短文属志怪范围的小说文体。
9、“洞穴仙境”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
10、魏晋“志怪”这一文体一直被划入中国古代文言小说研究领域,其历史原因是概念内涵上的模糊、对志怪文体错误的定位。
11、神仙与凡人的关系在汉魏六朝志怪小说中经历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
12、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13、念古来潜德,往往借稗官小说,以发幽光,因撮厥大几,附诸琐录,虽书原志怪,未免为例不纯,于表章风教之旨,则未始不一耳。
14、“志怪应逢天雨粟”,就是其中一句。
15、《异苑》大体属于一般性的志怪小说集,故事条目多达三百八十二条,内容丰富。
16、而西方英雄则常是靠武力或智慧征服某种怪物来成就他们的传说,如希腊神话中的珀尔修斯,当然,中国汉唐志怪也不缺乏此类,如周处杀蛟。
17、同样地,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可能更喜爱阅读志怪小说而不爱读文学名著。
18、由此把志怪小说看作是研究女性形象的文本。
19、第一部分分析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中的怪诞。
20、等级观念的制度基石、因果观念的叙事逻辑、志怪叙事的传统影响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稽神录》社会性别叙事面貌的形成。
相关词语
- duān zhì端志
- cùn zhì寸志
- dān zhì耽志
- dòu zhì斗志
- wǎn zhì晩志
- běn zhì本志
- yǒu zhì有志
- dùn zhì遁志
- huò zhì惑志
- huán zhì环志
- huò zhì获志
- dé zhì得志
- gù zhì固志
- fā zhì发志
- lì zhì立志
- bǐng zhì秉志
- zhì yòng志用
- míng zhì明志
- gù zhì故志
- chū zhì初志
- bù guài不怪
- guài wū怪诬
- guài lì怪力
- guài lái怪来
- guài qiāng guài diào怪腔怪调
- chěng guài骋怪
- guài zāi怪哉
- guài liǎn怪脸
- gǔ gǔ guài guài古古怪怪
- chà guài诧怪
- guài lì怪丽
- guǐ guài鬼怪
- è guài愕怪
- biàn guài变怪
- guài tè怪特
- guài qiǎo怪巧
- guài zé怪责
- guài yàng怪样
- guài quān怪圈
- guài yū怪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