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jiàn fú
注音ㄐ一ㄢˋ ㄈㄨˊ
繁体見伏
⒈ 显现和隐没;隐现。
⒈ 显现和隐没;隐现。
引《史记·天官书》:“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为纬,见伏有时,所过行赢缩有度。”
《隋书·天文志上》:“覩日月之升降,察五星之见伏。”
宋 苏轼 《袁公济和刘景文登介亭诗复次韵答之》:“疏星带微月,金火争见伏。”
1、犹大人到了俯瞰旷野的高岗上,观望大军,见伏尸遍野,没有一个逃脱的。
2、凡五星见伏、留行、逆顺、迟速应历度者,为得其行,政合于常;违历错度,而失路盈缩者,为乱行。
3、因避葛荣乱,隐于海岛中,积三十许年,专以浑仪测候日月五星差变之数,以算步之,始悟日月交道,有表里迟速,五星见伏,有感召向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