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g

五兵


拼音wǔ bīng
注音ㄨˇ ㄅㄧㄥ

五兵

词语解释

五兵[ wǔ bīng ]

五种兵器。所指不一。泛指各种兵器。指战争。“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泛指军队。

引证解释

五兵[ wǔ bīng ]

1.五种兵器。所指不一。

例证《周礼 · 夏官 · 司兵》:“掌五兵五盾。”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云:“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此指车之五兵。步卒之五兵,则无夷矛而有弓矢。见《司兵》 郑玄 注。 《穀梁传 · 庄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
范宁 注:“五兵:矛、戟、鉞、楯、弓矢。”
《汉书 · 吾丘寿王传》:“古者作五兵。”
颜师古 注:“五兵,谓矛、戟、弓、剑,戈。”

2.泛指各种兵器。

例证《隋书 · 达奚长儒传》:“且战且行,转鬭三日,五兵咸尽,士卒以拳殴之。”
唐 · 独孤及 《庆鸿名颂》:“唐 兴百三十有八载,皇帝在贿天下,铸五兵为农器,栖万姓於寿域。”

3.泛指军队。

例证《战国策 · 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
《旧唐书 · 太宗纪上》:“若 轩辕 善用五兵,即能北逐 獯鬻。”

4.指战争。

例证南朝 · 梁 刘孝标 《金华山栖志序》:“左元放 称此山云:‘可免洪水五兵,可合神丹九转。’”前蜀 杜光庭 《晋公太白狼星醮词》:“弓弢戢偃,雨顺风调,百穀有年,五兵永息。”

5.五兵尚书”的省称。详“五兵尚书”。

国语辞典

五兵[ wǔ bīng ]

1.五种兵器。指戈、殳、戟、酋矛、夷矛。

例证《周礼 · 夏官 · 司兵》:“掌五兵五盾”句下汉 · 郑玄 · 注:“五兵者,戈、殳、戟、酋矛、夷矛也。”

2.三国时代,魏置五兵尚书之官。五兵指中兵、步兵、骑兵、别兵、都兵。

3.泛指军队。

例证《战国策 · 齐策五》:“彼明君察相者,则五兵不动而诸侯从。”
《旧唐书 · 卷二 · 太宗本纪上》:“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

分字解释


※ "五兵"的意思解释、五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

2、久之,还为侍中,又摄度支、五兵二曹尚书。

3、顺天、阜财、怿众、利地、右兵,是谓五虑。顺天,奉时;阜财,因敌;怿众,勉若;利地,守隘险阻;右兵,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凡五兵五当,长以卫短,短以救长。

4、若轩辕善用五兵,即能北逐獯鬻;周宣驱驰方、召,亦能制胜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