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燹

词语解释
兵燹[ bīng xiǎn ]
⒈ 战火焚毁破坏: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引证解释
⒈ 因战乱而造成的焚烧破坏等灾害。
引《宋史·神宗纪二》:“丁酉,詔:岷州 界经 鬼章 兵燹者赐钱。”
明 无名氏 《鸣凤记·端阳游赏》:“闻兵燹选俊豪, 文华 特命仗旌旄。”
清 薛福成 《应诏陈言疏》:“江苏 久遭兵燹,创痍呻吟,元气未復。”
郁达夫 《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你的故乡连年兵燹,房屋田产都已毁尽。”
国语辞典
兵燹[ bīng xiǎn ]
⒈ 因战乱所造成的焚烧、破坏。
引《宋史·卷一五·神宗本纪二》:「丁酉,诏:岷州界经鬼章兵燹者赐钱,胁从来归者释其罪。」
近兵灾
分字解释
※ "兵燹"的意思解释、兵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后有兵燹,这里的演武厅、将台、马道悉数被破坏,周围也变成了乱坟之地,颓垣败壁,片瓦无存,视若荒原,偶尔的士兵操练声会传达到数里之外。
2、神庙建筑历经沧桑,屡遭兵燹,现在只能从6根女像柱和伊奥尼亚式的带涡卷形装饰的圆柱,依稀想象当年以繁雕缛饰而闻名于世的规模。
3、传闻广济寺设局驻员,发给凭照川资,因历年久远,槐树无存,寺亦毁于兵燹。
4、虽有两宋间的兵燹,但从南宋孝宗朝开始,江汉平原继续开发的进程.
5、璐简王陵及其古建筑群已有400余年的历史,虽然数次毁于兵燹,但至今仍然保存有大量完整的建筑物。
6、清初流民潮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即地主阶级兼并土地、灾荒饥馑与兵燹。
7、自古以来,火灾兵燹,鼠啮蠹蚀、高温潮湿等因素一直威胁着书籍的安全。
8、一粟庵,在蜀冈司徒庙山麓,本高邮龙珠寺下院,庵后有平阳法嗣森鉴上人骨塔,兵燹后庵圮,仅余门,石碑亦无存。
9、“随着经济不断增长,全球范围内的缺水困局将愈加严重……越来越多与水相关的地区(国际)纷争很可能即将发生”。 此前,他已公开谴责那种为淡水资源不惜大动干戈的野蛮行径,“缺水之处,兵燹连连。”
10、张角创立太平道蛊惑人心,祸乱朝纲是‘表’;而百姓贫苦,民不聊生则是‘里’,一旦表里相合则八方动荡,兵燹连天。
11、虽有两宋间的兵燹,但从南宋孝宗朝开始, 江汉平原继续开发的进程。
12、四川屡经兵燹,廷相莅任,百废俱兴,民不知扰。
13、颇为遗憾的是,晚清以降这里屡遭兵燹,导致市廛盛况一落千丈,灵秀景观面目俱非。
14、然几经兵燹,树木古迹几乎毁坏殆尽。
15、大众意识呈现不可控的法西斯化,克里米亚半岛分离了出去,顿巴斯兵燹不断、事实上独立。
16、另一方面,更多的普通民众,为了躲避战乱,免受兵燹之苦,在地方士绅的带领下,纷纷组织团练,以此保卫桑梓。
17、说者谓当兵燹之余,污菜遍野,版籍荡然,人民死亡,赤地千里。
18、虽经沧桑变幻,兵燹水火,至今仍有保存完好的天一阁、五桂楼、伏跗室等藏书楼,珍藏古文献和地方文献逾40万卷,在我国藏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19、“恭王对以兵燹之后,疮痍未复,视乾隆时之民康物阜,不啻天渊之别。
20、永清观历经200余年,兵燹灾害,风雨剥蚀,殿宇濒临倾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