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úhòu

留侯


拼音liú hòu
注音ㄌ一ㄡˊ ㄏㄡˋ

留侯

词语解释

留侯[ liú hòu ]

⒈  秦末,张良运筹帷幄,佐刘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引证解释

⒈  秦 末, 张良 运筹帷幄,佐 刘邦 平定天下,以功封 留侯。诗文中常用为称颂功臣之典。

晋 刘琨 《重赠卢谌》诗:“白帝 幸 曲逆,鸿门 赖 留侯。”
唐 张九龄 《送张说》诗:“山甫 归应疾, 留侯 功復成。”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筌 註《黄帝阴符经》,推演幽奥,僉谓 鬼谷 留侯 復生。”

国语辞典

留侯[ liú hóu ]

⒈  汉代张良的封爵。参见「张良」条。

分字解释


※ "留侯"的意思解释、留侯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其父是个落魄秀才,特地抄录了苏轼的《留侯论》让他背诵:“……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2、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张良,留侯

3、后来北宋的著名文学家苏轼,在他的《留侯论》一文中,写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4、我想把东坡先生在《留侯论》里的一段话送给林丹以及像他一样沉不住气的运动员:“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5、苏轼在《留侯论》里写道,“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6、苏轼的《留侯论》中说:“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斗谁不会,拿刀砍人呗,关键是你能不砍人,还让他服,这才算牛。

7、苏轼?留侯论: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8、苏轼在《留侯论》中说道:“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9、苏轼在《留侯论》中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10、苏轼曾在《留侯论》一文中说:“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11、第三股则是前朝昭帝的外戚,当今皇太后的娘家,留侯张家,张家时代诗礼传家,一卷《太公兵法》,成就了家族赫赫战功,大胤王朝三位兵圣,两位就出自张家。

12、(苏轼《留侯论》)“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译,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准确性,又显示文意的生动性。

13、连苏东坡大学士在《留侯论》中都说:“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

14、苏东坡在他的名篇《留侯论》中开头便写道: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

15、, (苏轼《留侯论》)“草野”是借代,那么如何翻译,才能使得既保留文意的准确性,又显示文意的生动性。

16、宋苏轼曾有《留侯论》一文,认为张良有大智大勇、能“忍小忿而就大谋”,正是黄石公教育指点的结果。

17、苏轼《留侯论》有云: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18、如果读过《过秦论》、《留侯论》就不会犯这样低级的错误。

19、汉留侯张良祖上担任过五代韩王的丞相。韩国被秦始皇灭掉后,他一心要替韩国报仇。曾派一大力士用大椎在博浪沙伏击出巡的秦始皇。后遂以”博浪飞椎“等喻报仇雪恨。

20、黄石老人去不还,水凉犹见留侯影,史记大作炳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