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恕

词语解释
忠恕[ zhōng shù ]
⒈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引证解释
⒈ 儒家的一种道德规范。忠,谓尽心为人;恕,谓推己及人。
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 集注:“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后汉书·章帝纪》:“体之以忠恕,文之以礼乐。”
宋 苏轼 《东坡志林·赵高李斯》:“夫以忠恕为心,而以平易为政,则上易知而下易达,虽有卖国之姦,无所投其隙,仓卒之变,无自发焉。”
《镜花缘》第十一回:“老兄以高货讨贱价,反説小弟克己,岂不失了‘忠恕之道’?”
国语辞典
忠恕[ zhōng shù ]
⒈ 竭尽心力并推己及人。
引《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礼记·中庸》:「忠恕违道不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
分字解释
※ "忠恕"的意思解释、忠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升遐之日,天下号恸,如丧考妣,此宽仁恭俭,出于自然,忠恕诚悫,终始如一之效也。
2、后来房忠恕全家被害,王宇便走出伏牛山,在查访杀害师父的凶手的同时,踏遍大明锦绣江山,(造 句网)淫尽武林正派女子……
3、恭、宽、信、敏、慧是“仁”的五种表现形式,忠恕之道则是实行“仁”的理想方法。
4、忠恕的理论疑点主要体现为主观主义的嫌疑,实际上,实行忠恕也讲求客观认定标准。
5、祭文回顾孔子一生功绩,颂其“博文约礼,忠恕为常;仁爱持敬,克己是纲;不厌不倦,挹芬攫芳。
6、正如孔子所言,“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这才是对“忠恕”一词的最佳阐释。
7、牺牲小我,顾全大局,争论无益,忠恕是从。
8、传统文化的仁爱伦理精神,主张“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忠恕之道”、克己复礼”、杀身成仁”等道德思想,可为企业安全伦理建设提供新的借鉴和启发。
9、他在祝文中称许孔子是“教泽流芳,万古一人”,推崇孔子留下的“反求诸己”“里仁为美”“兄友弟恭”“富而好礼”“忠恕之道”等精神。
10、威名齐八表,备忠恕慈悲感应之理,总持三教,万年俎豆衣冠。
11、可恶的行为固然应该‘鸣鼓而攻’,但一经揭发,当事者反复掩饰,足证‘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我待人还当谨守忠恕之道。
12、他反复强调,要虚心好学,不耻下问,多闻多见,学思结合,用“忠恕”等基本理念贯穿所学的知识,用“下学上达”的方法,把具体经验上升为理论。
13、所谓复兴儒学,主要是弘扬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忠恕之道”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和“允执其中”的中庸之道的方法论。
14、以乐知天命为依归”、“范纯人尝曰:吾平生所学得之忠恕二字,一生用之不尽,以至立朝事君,接诗僚友,亲睦宗族。
15、忠恕之道,既是一沟通原则,又是一限制原则。
16、儒家之温良恭让、礼仪忠恕,道家之包罗万有、万物相生,佛家之慈悲戒定、慧泽众生,在蔡先生笔下得到完美阐释。
17、“忠恕之道”内涵丰富,意义深刻,无论是对人体道德的发展,还是对社会道德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18、此虽一时有感而发,若据刚才这番言谈,莫非先贤忠恕之道,倘诸事如此,就是成佛作祖的根基。
19、乐观,如同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欢畅的;乐观,如同曾子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是豁达的!乐观,就是快乐的!
20、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相关词语
- jīng zhōng旌忠
- zhōng kuǎn忠款
- zhōng lì忠利
- zhōng què忠确
- zhōng gǔ忠骨
- zhōng kè忠客
- zhōng liáng忠良
- zhōng gào忠告
- zhōng shèng忠圣
- yóu zhōng由忠
- shū zhōng输忠
- zhōng jiā忠嘉
- zhōng jiān忠坚
- zhōng píng忠平
- zhōng yǒng忠勇
- zhōng quán忠泉
- zhōng zhēn忠箴
- zhōng xūn忠勋
- gōng zhōng公忠
- jiào zhōng教忠
- bù kě ráo shù不可饶恕
- qiáng shù强恕
- shù bù yī yī恕不一一
- shù wǒ mào mèi恕我冒昧
- rén shù仁恕
- míng shù明恕
- shù xīn恕心
- tuī shù推恕
- jiàn shù见恕
- shù cí恕辞
- shù jīn恕矜
- shù bù fèng péi恕不奉陪
- shù miǎn恕免
- fàng shù放恕
- shùn shù顺恕
- shù gōng恕躬
- shù zhí恕直
- cí shù慈恕
- gū shù姑恕
- shù zuì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