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派

词语解释
⒈ 清末资产阶级的政治派别。以梁启超、张謇、汤寿潜等为代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先后在各地成立各种立宪团体,并领导收回利权和保路运动。曾成立全国性组织“国会请愿同志会”,并发动三次请愿活动,要求速开国会。辛亥革命时大都宣布赞成共和。
分字解释
※ "立宪派"的意思解释、立宪派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改革中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最为引人注目的是资产阶级立宪派与清政府在宪政模式问题上存在的冲突。
2、这部分人成为留日学生中的立宪派。
3、甲午战争后,这种为立宪派所拒绝的共和主义,被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所接受并传播开来.
4、预备立宪派与革命派的妥协,导致了“十九信条”之出台。
5、事实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革命派、立宪派、地方士绅,甚至于官员,都共享一种现代民族国家之融合一体的神秘观感。
6、1911年9月7日,川督赵尔丰在成都逮捕蒲殿俊、罗纶等立宪派人士,又开枪镇压到督署请愿的群众,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成都血案”。
7、当时,武昌起义已经发生,四川同志军起义也蔓延全省,磅礴的革命形势迫使端方来了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转向拉拢四川立宪派士绅以支撑危局。
8、留日立宪派的主张相较于革命主张而言,是落后于时代的。
9、第一部分,20世纪初立宪派的兴起。
10、“三湘二杰,十日春秋”,当然不是立宪派绅士们对焦、陈的评价,而是革命党人对烈士的哀挽。
11、革命派对“皇族内阁”的反对自不待言,而被这份名单打击最重的,却是曾对清廷抱以厚望的立宪派。
12、近代江苏立宪派既是江苏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也是国内立宪派的中坚力量。
13、孙中山集团属于共和立宪派,主张大权归议会、责任内阁、地方。
14、1911年10月31日,立宪派杀害焦达峰、陈作新。
15、以往对清末立宪派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京外各省及海外的立宪派士绅,实际上当时在北京政坛上也活跃着一股京城立宪派势力。
16、孙洪伊是清末北方立宪派的主要代表,亦是当时全国立宪请愿运动中的骨干。
17、清政府的倒行逆施最终导致了留日立宪派的分化,不少人投身革命阵营,客观上加速了辛亥革命的成功。
18、但是,由于大批立宪派分子和旧官僚卷入革命洪流,造成革命队伍严重不纯,出现了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复杂情况,而大多数革命党人对此却毫无警惕。
19、到长沙后,他发现焦达峰、陈作新的都督府一片混乱,立宪派组织了一个参议院总揽全权,焦达峰等革命党人遇事受挟制。
20、各省谘议局成立后,立宪派从1910年1月至10月先后进行了三次立宪请愿政治活动。
相关词语
- cóng lì从立
- shè lì设立
- kuà lì跨立
- dìng lì订立
- bá lì拔立
- cún lì存立
- èr lì二立
- běn lì本立
- zhàn lì站立
- dūn lì蹲立
- bān lì班立
- fù lì负立
- lì zhù立柱
- lì dé lì yán立德立言
- lín lì林立
- qǐ lì起立
- lì jí立即
- dǒu lì陡立
- zhōng lì中立
- ǒu lì耦立
- héng xiàn恒宪
- xiàn lǜ宪律
- guān xiàn官宪
- huǒ xiàn火宪
- xiàn wǎng宪网
- xiàn piào宪票
- fèng xiàn奉宪
- xué xiàn学宪
- cháng xiàn常宪
- dào xiàn道宪
- lì xiàn立宪
- nǐ xiàn拟宪
- tǐ xiàn体宪
- fǔ xiàn抚宪
- lǐ xiàn礼宪
- guó xiàn国宪
- dé xiàn德宪
- lián xiàn廉宪
- shěng xiàn省宪
- fǎ xiàn法宪
- qiāng pài腔派
- pài tóu派头
- jí pài急派
- zhǐ pài指派
- dǎng pài党派
- pài yǎn派衍
- pài sī派司
- jiào pài教派
- gāo pài高派
- qīn pài钦派
- gāi pài该派
- líng pài灵派
- jūn pài均派
- jiā pài加派
- wěi pài委派
- nán pài南派
- pài hái派还
- biān pài编派
- pài shì派式
- pài bō派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