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

词语解释
立宪[ lì xiàn ]
⒈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的政体。
英constitutionalism;
引证解释
⒈ 制订宪法。亦特指实行议会制度的君主国家制订约束君主权力的宪法。
引《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预备立宪。”
陶成章 《龙华会章程》:“立宪实在有弊病:无论什么君主立宪、共和立宪,总不免於少数人的私意,平民依旧吃苦。”
国语辞典
立宪[ lì xiàn ]
⒈ 制定《宪法》。
例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分字解释
※ "立宪"的意思解释、立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2、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民主国家。
3、清末预备立宪骗局破产,革命形势成熟,辛亥革命爆发。
4、这种立宪分析与正统的公共财政和税收理论完全不同。
5、同时存在天皇与国会,这是日本与西方诸多立宪国的不同之处。
6、如果我们要展望未来的话,我们必须重现立国者的立宪保守政府理念。
7、从其宣布、发展到失败的三个阶段,预备立宪经历了多次不同程度的政治妥协。
8、1904年,孙宝琦上书清廷政务处,提议仿照英、德、日之体制,实行立宪政体。
9、1907年10月,他在东京建立“政闻社”,期望推动清政府实行君主立宪。
10、直到一个多月后,立宪会议才在排除了立宪民主党人的情况下于1918年1月5日召开。
11、宪法应该明记立宪君主国、国家元首、日本未来的国家性质。
12、随着清末“预备立宪”的开展,选举制度首次以法律的形式在中国确立和实践。
13、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
14、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15、据当年的《东方杂志》载,时人见面莫不谈立宪,“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
16、这场改革运动的中心任务,就是仿效日本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17、在清末预备立宪的政治改革中,满汉关系极为敏感,至为关键,始终是一个重要制约因素。
18、先是在康梁的影响下,他从一个热衷功名的年轻人,变成立宪主义者;又在革命党人所办的报刊影响下,从立宪主义者变成民族主义者。
19、路透社评价,荷兰是君主立宪国,女王却发挥不小作用。
20、这部分人成为留日学生中的立宪派。
相关词语
- guó lì国立
- cè lì策立
- lì jí立即
- è lì鹗立
- shè lì设立
- bì lì壁立
- lì chūn立春
- ǒu lì耦立
- tǐng lì挺立
- yì lì屹立
- chéng lì成立
- bèi lì背立
- lì tǐ立体
- chái lì柴立
- lín lì林立
- gōng lì公立
- zhí lì直立
- zào lì造立
- fǔ lì辅立
- dìng lì订立
- guān xiàn官宪
- fù xiàn副宪
- chuí xiàn垂宪
- fǔ xiàn抚宪
- huǒ xiàn火宪
- dà xiàn大宪
- bù xiàn布宪
- xiàn wū宪乌
- xiàn zhì宪制
- xiàn shǔ宪署
- shēn xiàn深宪
- xiàn shū宪书
- tiáo xiàn条宪
- mó xiàn模宪
- xiàn zuò宪坐
- xiàn zhí宪职
- tái xiàn台宪
- xiàn tīng宪听
- dé xiàn德宪
- cháo xiàn朝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