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宪

词语解释
立宪[ lì xiàn ]
⒈ 君主国家制定宪法、实行议会制度的政体。
英constitutionalism;
引证解释
⒈ 制订宪法。亦特指实行议会制度的君主国家制订约束君主权力的宪法。
引《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三十二年七月,下詔预备立宪。”
陶成章 《龙华会章程》:“立宪实在有弊病:无论什么君主立宪、共和立宪,总不免於少数人的私意,平民依旧吃苦。”
国语辞典
立宪[ lì xiàn ]
⒈ 制定《宪法》。
例如:「我国在经过重重困难之后才得以完成立宪,实行民主政治。」
分字解释
※ "立宪"的意思解释、立宪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这帮青年组织了开化党,主张“外结日本,内行改革,联日排清,脱离中国,宣布朝鲜独立,实行君主立宪”。
2、立宪民主是宪法性规则约束下的一种有限民主,立宪规则理论是布坎南宪政民主理论的核心内容。
3、英国是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4、由传统集权政体向现代立宪政体的转换,是梁启超的宪政理想。
5、近代自然权利学说的兴起,促成了近代宪法的产生,引起了权利宪法化的广泛立宪运动。
6、它的政治制度是君主立宪制。
7、这场改革运动的中心任务,就是仿效日本建立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8、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9、英国君主立宪制,保留国王作为国家名义上的最高首脑.
10、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共识”之转换乃是立宪的必要条件。
11、庚子后新政牵涉多端,其中荦荦大者包括:官制改定、代科举以新式教育,甚至立宪准备。
12、前年,宣布预备立宪诏书,本年颁示预备立宪年限,万几待理,心力俱惮。
13、迁延至今,乃以立宪改官,诈伪无信;借债收路,重陷吾民。
14、1904年,孙宝琦上书清廷政务处,提议仿照英、德、日之体制,实行立宪政体。
15、1909年,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骗局产物之一的咨议局相继在各省成立。
16、直到一个多月后,立宪会议才在排除了立宪民主党人的情况下于1918年1月5日召开。
17、随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加速了圈地运动,产生了大批无产者。
18、巴林的抗议者仍旧接受君主立宪制吗?
19、晚清预备立宪是中国政治史上鲜有的政治妥协的产物。
20、据日本媒体7日报道,由日本宪法学者和政治学者等成立的“立宪民主会”6日以“立宪主义的危机”为主题在东京举行了集会。
相关词语
- zhàn lì站立
- lì guó立国
- cāo lì操立
- yì lì屹立
- lì xiàng立项
- bèi lì背立
- dú lì独立
- cháng lì长立
- lì gōng立功
- duì lì对立
- sī lì私立
- lì zú立足
- fǔ lì辅立
- qǐ lì起立
- kuà lì跨立
- gū lì孤立
- fēn lì分立
- lì chǎng立场
- bēi lì卑立
- dūn lì蹲立
- guān xiàn官宪
- xiàn zuò宪坐
- gāng xiàn纲宪
- xiàn pī宪批
- xué xiàn学宪
- xiàn lǜ宪律
- xiàn sī宪司
- jiǎn xiàn简宪
- fǔ xiàn抚宪
- xiàn xián宪衔
- jǐn xiàn谨宪
- móu xiàn谋宪
- nǐ xiàn拟宪
- xiàn tái宪台
- xiàn zé宪则
- shàng xiàn上宪
- cháo xiàn朝宪
- xiàn shǔ宪属
- bǐng xiàn秉宪
- xiàn liàng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