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uán mín
注音ㄑㄨㄢˊ ㄇ一ㄣˊ
⒈ 指义和团。
⒈ 指义和团。
引《晚清文选·革命之原因》:“拳民之乱也,以 汉 攻洋,血流 津 京。”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九》:“又一转眼,便连他的影子,也同拳民时代的教民一般,竟犯了与众共弃的大罪了。”
⒈ 清末义和团组织的成员。因标榜赤手空拳即可对抗洋人枪炮,故称为「拳民」。
1、经历了清廷与八国联军的内外夹击,一度领导了几千拳民闹津门的大师姐,如今难免也心灰意冷起来。
2、在萍乡县东北120公里的朱家和村,义和团拳民被视作屠夫。
3、洋人通过翻译告诉拳民,‘不要打了,我给你们钱行不?’
4、村医演奏室的壁画中,拳民正向带着头盔的外国士兵刺去。
5、拳民回道,‘我们不要钱,我们要洋人的头’”。
6、不可思议的是,那义和团拳民本身,又何尝不是许许多多自觉无私的、奉献的、崇高的个人,背上“扶清灭洋”的重任,视死如归。可是在历史的大漩涡里,他们给自己的民族带来意想不到弥补不了的劫难。龙应台
7、此时,荣禄派遣武卫中军前路统领孙万林率部至长辛店弹压,并阻止聂军与拳民再发生冲突。
8、故再降旨申禁,保卫使馆,加恤教民,故前日有拳民教民,皆我赤子之谕,原为民教解释宿嫌,朝廷柔服远人,至矣尽矣。
9、1900年,中国的义和团拳民就认为武术训练能使他们刀枪不入。
10、坊间传说,这些拳民其实是受慈禧太后暗中指使的,目的就是想借助拳民逼一逼洋人,替太后出一口恶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