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píng qíng
注音ㄆ一ㄥˊ ㄑ一ㄥˊ
⒈ 公允而不偏于感情。
⒉ 犹言衡量。
⒈ 公允而不偏于感情。
引罗惇曧 《文学源流》:“庄生 之言,可谓平情以自律矣。”
叶圣陶 《语文随笔》:“江华 先生的一篇‘要努力驱逐使人糊涂的词汇’很有意思……指出诗人运用‘驱迫’、‘鸣过’、‘尿便’、‘拍抚’这些词汇,暴露了他们在语言学习的努力中还有缺憾。他的解释可以说是平情之论。”
⒉ 犹言衡量。
引林学衡 《哭钝初》诗:“平情功罪足千秋,噩耗遥传泪忍收。”
1、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洪应明
2、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欲之公处即为理,舍欲则理不可明。故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3、而二十年前漫言“逆夷性同犬羊”的曾国藩,这个时候亦知“西人素重信义”,因此中西交涉宜以立诚之心“平情说理”。
4、君子不能灭情,惟事平情而已;不能绝欲,惟期寡欲而已。
5、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
6、居家有二语,曰:惟怒则平情,惟俭则足用。洪应明
7、我看还是用一个诚字……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