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óng lùn
注音ㄊㄨㄥˊ ㄌㄨㄣˋ
繁体同論
⒈ 一致的说法。
⒈ 一致的说法。
引《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之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⒉ 犹同列,同等。论,通“伦”。
引北周 庾信 《周祀五帝歌·配帝舞》:“四时咸一德,五气或同论。”
倪璠 注:“五气或同论者,谓中央土气,与四方之气为五也。”
⒈ 相同的言论。
引《庄子·知北游》:「不形之形,形之不形,是人知所同知也,非将至之所务也,此众人之所同论也。」
⒉ 相同比论。
例如:「诗与文体裁不同,优劣岂可同论?」
1、中国的父母和老师不提倡争同论异,独立思考,创造思维,不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山头山下有清水助之亦吉,惟忌炉火就位相克,此金体薄不能反源定主夭,运限同论。
3、参照体是多种多样的,应当把它同论域等区别开来。
4、我为了开脱罪责,不惜自贬身价,佛头着粪,将自己和乌龟同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