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

赋敛


拼音fù liǎn
注音ㄈㄨˋ ㄌ一ㄢˇ

繁体賦斂

赋敛

词语解释

赋敛[ fù liǎn ]

⒈  田赋,税收:薄赋敛。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⒉  征收捐税。

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

引证解释

⒈  田赋;税收。

《左传·成公十八年》:“薄赋敛,宥罪戾。”
唐 柳宗元 《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一章第一节:“土地得到开辟,赋敛数量增加,政治经济有一番新气象。”

⒉  征收赋税。

《史记·滑稽列传》:“鄴 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
宋 王安石 《何处难忘酒》诗之一:“赋敛中原困,干戈四海愁。”
清 邹容 《革命军》第六章:“滥用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敛无度。”

国语辞典

赋敛[ fù liàn ]

⒈  征收赋税。

《汉书·卷八三·薛宣传》:「三辅赋敛无度,酷吏并缘为奸,侵扰百姓,诏君案验。」

分字解释


※ "赋敛"的意思解释、赋敛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

2、赋敛严苦,征发无度,缮治船舸,营造器甲。

3、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4、上行虐,则下急刻;赋敛重数,刑罚无极,民相残贼;是谓亡国。

5、蜀土十分富饶,但自光天元年(918)后主王衍继位后,蜀国朝政浊乱,卖官风气盛行,赋敛苛重,主荒民怨。

6、由于“二世……繁刑严诛,吏治刻深,赏罚不当,赋敛无度”,于是“自群卿至于众庶,人怀自危之心”(《过秦论》)。

7、1、任人唯贤,不私于亲;诛不避贵,赏不避贱;2、赋敛权有无,均贫富,耕者十取一,减轻百姓负担;3、“君商渔盐”。

8、当今接篡伪之末,值凶荒之余,争源既开,雕薄弥启,荣利荡其正性,赋敛罄其所资,良畴无侧趾之耦,比屋有困餧之患,中间多故,日不暇给。

9、第三,薄赋敛,省刑法,偃武修文,不尚边功,与民休息。

10、因为西北边郡地旷人稀,土地尚未得到充分开垦,而且人口又少,赋敛征收有限,再加上又征调了不少内郡的戍卒戍边。

11、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12、赋敛既烦数矣,又外禁山泽之原,内设百倍之利,民无所开说容言。

13、夏朝末年,第十七代君主夏桀暴虐无道,荒淫无耻,“赋敛无度,万民甚苦”。

14、馋人自食其肉,肉尽必死,人君赋敛不已,百姓既弊,其君亦亡。

15、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姜子牙

16、认为君与民好比舟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应‘薄赋敛、轻租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以巩固封建统治。

17、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冤枉莫申。

18、且法令苛酷,赋敛烦重,强臣豪族,咸执国钧,朋党比周,以之成俗,贿货如市,冤枉莫申。

19、世能祖祖,鲜能下下;祖祖为亲,下下为君。下下者,务耕桑,不夺其时;薄赋敛,不匮其财;罕徭役,不使其劳;则国富而家娭,然后选士以司牧之。

20、公元805年的柳宗元,因曾怀疑孔子的“苛政猛于虎”,而得以见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