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ǎn

敛迹


拼音liǎn jì
注音ㄌ一ㄢˇ ㄐ一ˋ

繁体斂跡


敛迹

词语解释

敛迹[ liǎn jì ]

⒈  隐蔽形迹,不敢露面。

宿奸老蠹为敛迹。——《新唐书·刘栖楚传》

cover up one's traces; keep out of the way; temporarily desist from one's evil ways; lie low;

⒉  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

屏气敛迹。

restrain; refrain from evil-doing to avert public attention;

⒊  指退隐不出。

敛迹避贤。

retire from public lif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敛跡”。

⒉  收敛形迹。谓有所顾忌而不敢放肆。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迁 顿丘 令” 裴松之 注引《曹瞒传》:“后数月, 灵帝 爱幸小黄门 蹇硕 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
《新唐书·刘栖楚传》:“先是,诸恶少窜名北军,凌藉衣冠,有罪则逃军中,无敢捕。 栖楚 一切穷治,不閲旬,宿姦老蠹为敛迹。”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邵嗣尧 ﹞后由御史督学 江 南,鯁直公廉,势要敛迹。”
王闿运 《李仁之传》:“狱讼衰止,游惰皆敛跡。”

⒊  隐藏;躲避。

晋 葛洪 《抱朴子·知止》:“夫矰缴纷紜,则鸳雏徊翮;坑穽充蹊,则麟虞敛跡。”
唐 白居易 《与陈给事书》:“可与进也,乞诸一言,小子则磨铅策蹇,骋力於进取矣;不可进也,亦乞诸一言,小子则息机敛迹,甘心於退藏矣。”

⒋  退居;隐居。见“敛迹”。

《晋书·张轨传》:“吾在州八年,不能绥靖区域,又值中州兵乱, 秦 陇 倒悬,加以寝患委篤,实思敛迹避贤。”
唐 岑参 《终南双峰草堂作》诗:“敛跡归山田,息心谢时辈。”

国语辞典

敛迹[ liàn jī ]

⒈  隐蔽起来,不敢露面。

《抱朴子·外篇·知止》:「夫矰缴纷纭则鸳雏徊翮,坑阱充蹊则麟虞敛迹。」

放肆 招摇 猖獗

⒉  退隐。

《晋书·卷八六·张轨传》:「加以寝患委笃,实思敛迹避贤。」

⒊  自我约束,不敢放纵行为举止。

《新唐书·卷一七五·刘栖楚传》:「栖楚一切穷治,不阅旬,宿奸老蠹为敛迹。」

分字解释


※ "敛迹"的意思解释、敛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前往粟裕中学的巴士上,郁骁哥哥给晴岚和琪幼讲解了“销声敛迹”的故事。

2、打电话预定了张明日回程的航票,然后联系了下还在成都的朋友,可是沈秋本就少与人往来,毕业后更是销声敛迹,要找到个关系好点的朋友,还真是困难。

3、我与贤兄交款,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4、如江苏巡抚尹继善,不时在外潜行私访,查清地方光棍以及窝娼窝赌匪的据点,提出警示,使这些人悛改敛迹,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5、他正直严厉,不畏*贵,不徇私情,*贵恶徒为之忌惮敛迹

6、其上一任主人是名动天下的李苍穹,但他成名过后不久,却是销声敛迹,不见踪影。

7、往昔已敛迹循形,未来没有云雾笼罩。

8、猩红的双眼,漫天的杀戮,最后,一个淡漠的背影消失在众人的眼眸中,销声敛迹

9、明末乱世,江湖混乱,混迹其中,只为多杀一名贪官,多剿一次匪窝,多留一枚情种,挥挥衣袖,销声敛迹,相忘于江湖。

10、在之前针对珊瑚礁的滥捕活动中,苏眉鱼几乎销声敛迹,现在这种鱼类的增多意味着这里的珊瑚礁系统依然相对比较完整。

11、出现这样的情况,周围人群议论声也随着元力的静止而销声敛迹

12、基本上这么晚还在外面四处游荡的好战者已经差不多销声敛迹

13、彼昊天小儿,趋向在羲皇之上,以天地万物为刍狗,以形骸容色为土苴,七情六欲听其使令,一颦一笑是其变态,做出来惊天动地,收回去敛迹藏踪。

14、其上一任主人是 名动天下 的李苍穹,但他成名过后不久,却是销声敛迹,不见踪影。

15、洪展和缅甸人不约而同的聚集到这座山谷,显然不是无的放矢,或许生命之光就隐藏在这座山谷的某一处,只不过它现在状态很稳定,气息敛迹不显。

16、入夜,吸血鬼学院的喧哗已经销声敛迹

17、漆黑的地下海中,一股强烈的水波敛迹急速朝着紫光蛟龙所在的位置冲来。

18、被告诫的人显然是不以为然,局势坏到现在这种地步,厂卫都已经销声敛迹,根本看不到一个锦衣卫的缇骑在街上行走。

19、只是五年之后,他们竟突然销声敛迹,不现踪影,像在空气中活生生蒸发了一样,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20、你能申明禁令、严肃法纪,使洛阳夜禁敛迹,无敢犯者,这是军略大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