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ī de
注音ㄕ ˙ㄉㄜ
⒈ 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
⒉ 特指弊病、失误。
⒈ 失和得。指事之当否、成败、利弊、优劣等。
引《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韩康伯 注:“得其会则吉,乖其理则凶。”
孔颖达 疏:“失则报之以凶,得则报之以吉。”
《后汉书·陈蕃传》:“陛下宜採求失得,择从忠善。”
宋 曾巩 《永安县君李氏墓志铭》:“性有能否,行有失得。一当於理,士有不克。”
《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遐叔 见了这般险路,叹道:‘万里投人,尚未知失得如何,却先受了许多惊恐!’”
⒉ 特指弊病、失误。
引《后汉书·王符传》:“﹝ 王符 ﹞志意藴愤,乃隐居著书三十餘篇,以讥当时失得。”
《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二年》:“将军举动,不肯详思,忽有失得,动輒言误,误岂可数乎!”
1、人生有起起落落,人生有悲欢离合;不论成败失得,都是人生必须经历的;似酒的醇香,茶的苦涩,笑的快乐,你的心情涂抹生活的颜色;愿你风雨走过,迎接人生美丽的彩色。